?——【·前言·】——?
老美這幾年仗著霸權到處折騰,把國際局勢攪得亂七八糟,日本前首相看不下去了,直接公開說:中國不該一個人硬扛美國的壓力。
在他看來,美國如今這做派靠一個國家單打獨斗可應付不來,而是要聯合另外兩國,這話一出口媒體都關注起來,那么這兩國到底是哪兩個國家?為什么要和他們聯手呢?
日本前首相:中日韓聯手
在華盛頓,特朗普怒氣沖沖地走向鏡頭,語氣咄咄逼人地宣布:“7月9日是最后期限,90天內簽下90個貿易協議”,他的本意是搞個震撼全球的貿易大秀,想借此告訴世界:美國說的話還是得聽。
可現實卻啪啪打臉,到頭來真正簽約的只有英國,還是一份基本沒什么實際作用的農產品協議,只是象征意義,連市場波動都沒引起。
而最打臉的還不是這個,是他的貿易談判團隊集體辭職了,他們臨走前只留下一封模棱兩可的辭職信,誰都不愿背鍋,整場“全球貿易戰”變成了一出尷尬收場的政治鬧劇。
美國那邊正自顧自瞎折騰的時候,北京舉辦的一場國際論壇上,場面卻變得異常微妙,日本前首相在會上公開講話,語氣很嚴肅地說:現在這形勢,中日韓得團結起來,一起對抗美國在經濟上的霸權行徑。
這是個一向溫和、親美的政治人物,突然說出這種話不只是震驚了與會者,就連翻譯也愣了幾秒才開口翻譯,這個場景本身就說明:連最穩的盟友都快被逼到頭了。
韓國總統李在明更是當場發火,他摔了桌上的文件,怒氣沖沖地質問美國:“你一邊想拿下我們牛肉市場,一邊又對我們的電動車加重稅,還要我們交出三星芯片的核心技術,到底把我們當什么?”
話一講完,他立刻官宣韓國將聯手中國,共同投身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這可不得了,等于明確告訴美國,這兒有他們不能觸碰的底線。
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沒給川普面子,他在電視采訪中直言:“加關稅能救底特律,這是幻想”,他還提醒老美,日本車企在美國雇了成千上萬的員工,你現在開征汽車關稅不就是砸自己人的飯碗嗎?
與此同時,歐盟也開始反擊,他們重新啟用了冷戰時期的“緊急貿易防御機制”。
將摩托車、牛仔褲、半導體設備等美國產品列入報復性清單,還直接讓美國幾家芯片公司在歐洲的工廠項目陷入停工,歐盟的信號很明確:你要打,那就別怪我們還手。
更讓人驚訝的是,就連柬埔寨這樣的小國家也不再忍氣吞聲,他們外長公開宣布:“我們會用人民幣結算,不再靠美元”,一句話雖然不長,卻戳穿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心聲,大家不想再被美元系統綁架了。
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發展中世界,美國曾經的“朋友圈”正在迅速分裂,大家都在反思一個問題:跟著美國跑,真的能保住國家利益嗎?越來越多國家開始看向自己的利益,而不再盲目聽命。
訂單都給了中國,中國更靠譜
現在臺面上政客們還在吵架,但真正決定局勢走向的不是嘴,而是資本,企業和資金不會講話,但它們往哪走,就是最真實的表態。
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說:韓國LG化學有一批高價值產品,本來是要通過大連港送去美國的,可貨輪還沒起航,韓國總部就緊急下達命令直接改航去中國寧德時代的工廠。
這不是臨時心血來潮,而是說明他們已經在調整方向,未來的大單、生意、合作,都更看重中國,類似的選擇在日本也發生了。
三菱重工早就準備好了預案,只要美國一加稅超過15%,就立刻拆掉整條出口用的高端機床產線,從日本直接轉運到中國沈陽工廠。
這說明他們不是嘴上不滿,而是連行動方案都寫好了,他們清楚留在美國已經不劃算,中國才是真正能長期賺錢的市場。
同時中國方面的應對也非常有針對性,中國海關突然宣布:對來自美國的煤炭和天然氣進行“無限期環保檢查”,別看只是“例行檢測”四個字,實則就是卡住你的能源出口通道。
這一下日本的鋼鐵龍頭企業JFE火速終止了與美國的一份十年期能源采購合同,馬上改向中國內蒙古簽新單,一個小動作撼動的卻是好幾個國家的能源供應鏈。
更大的殺招是稀土,中國針對高性能磁材出口施加限制,首當其沖就是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他們的股價一夜之間跌了12%,市場反應極其敏感。
明眼人都清楚,一架 F - 35 戰機得消耗近 400 公斤稀土,其中八成來自中國,一旦稀土供應被卡,整個戰機生產線就得癱瘓,這招沒跟你吵架,也沒搞沖突,但帶來的壓力夠你受的。
歐盟這次反擊挺有意思,派貿易專員帶著950億歐元的報復性稅單去談判,沒想到專員剛到美機場,海關就攔住他非要開箱檢查行李。
他們的行李箱里全是文件材料,媒體諷刺標題直接寫:“歐洲的炸藥快遞華盛頓已簽收”,歐洲這次是把賬本擺在桌上了,給美國上了一課:別以為我們會一直忍著。
鳩山公開發聲
就在特朗普四處碰壁、盟友越來越不聽使喚的時候,世界的地緣格局其實已經悄悄變了。
于北京召開的國際論壇中,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直言不諱:別指望美國總統換人,局勢就會變輕松,特朗普下臺、拜登執政,都一樣緊張。
他展示了一份材料,上面顯示拜登在競選那會,也支持過一個叫《對華競爭法案 2.0》的政策文件,跟特朗普搞出來的類似政策相比這一版針對中國的力度更大,限制范圍也更廣,方方面面都給安排上了。
這說明對中國的圍堵不是哪個總統的問題,而是整個美國政治系統的一致選擇,鳩山說得更直白了:美國在沖繩擴建軍火庫,用的是日本納稅人的錢,占的是日本的土地,執行的卻是美國的命令。
這哪算什么同盟關系,分明就是被美國操控了,日本民眾又是出錢又是提供土地,到頭來只是讓美國能在日本放更多武器,這種被綁架了還得自己交贖金的處境,美國的那些盟友真該好好反思反思。
不僅是日本,澳大利亞也被“打臉”了,中國企業最近用比市場價高出20%的價格,從海上直接買下了一大批原本準備運往美國的鐵礦石。
這些鐵礦將用于中國正在建造的下一代航母,特別是電磁彈射系統的核心部件生產,美國五角大樓第一時間拉響警報,認為對手正用“商業手段”加快軍事布局。
澳洲媒體則發出感慨:“我們居然把關鍵材料賣給了最有可能在未來對我們發起挑戰的國家。”
而俄方軍情系統也開始關注南太平洋的新局勢,他們發現美軍的很多補給和通信線路,正在被中國用貿易協定、港口建設、投資合作等方式慢慢“包圍”。
看著像是搞經濟合作的項目,實際上把美軍能活動的地方擠得越來越小,美國想再像以前那樣當世界老大,隨便對別的國家指手畫腳,現在是越來越難了。
參考資料
鳩山由紀夫:即使特朗普下臺,美國仍將延續其政策,中日韓應加強合作——2025-07-03 19:02·觀察者網
鳩山由紀夫:日本應該降低對美依賴,對美國去風險——2025-07-03 13:24·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