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穿透雨后的薄霧,灑在馬山縣零工市場門口。36歲的許燕丹拿著剛領到的求職登記表,眼中滿是期待。“以前在廣東東莞做品質工程師,收入雖好,但離家遠,顧不上家?!彼贿吿顚懶畔?,一邊與工作人員交流,“聽說家鄉就業機會多了,薪水也不錯,何必再往外跑?”
從漂泊他鄉到回歸故土,從朝夕不定的“散工”到持證上崗的技能工匠——廣西勞動者的腳步,正悄然轉向。是什么力量,改寫著他們的就業軌跡?又是什么,穩穩托起了千萬份“家門口的幸?!??答案,就藏在那曾經散落、如今正被精心拼合的就業服務拼圖之中。
平臺下沉,大開便捷就業之門
近日,記者走進北流市城南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大廳電子屏幕上滾動更新著招聘信息。38歲的梁林清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剛找到一份校外托管老師的工作,她滿臉喜悅:“以前要么去廣東,要么打零工,收入不穩定?,F在走路十分鐘就能到,月收入幾千元,很穩當。”她的心聲,亦是許多返鄉就業者的共鳴。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就業工作的新使命。廣西積極響應,以自治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推動就業服務向基層、向家門口延伸。
“過去由于信息閉塞、基層服務薄弱、碎片化嚴重,農村勞動力常陷入‘不知道去哪、不知能干啥’的困境。那時的就業服務像散落的拼圖,不成樣子?!北绷魇泄簿蜆I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盧金華感慨,“家門口的站點,就是拼合完整圖景的關鍵一塊,拼好圖,才能打開就業便捷之門。”
這扇門能開多大?
“就在廣西·萬事通達”就業服務品牌、玉林技能人才服務產業園、北流市民樂園區就業服務工作站、馬山縣零工市場、馬山縣古零鎮安善村就業服務窗口……全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的就業服務平臺,構成五級服務體系的堅實節點。
“嘉福零工市場真是好!北海5—8月是休漁期,過去我們漁民上岸后想打零工卻不知去哪找,如今有了零工市場,找工作方便多了?!奔易”焙J泻3菂^地角街道的漁民老張逢人就夸。今年以來,北海市人社部門通過建設零工市場和就業驛站,為重點人群提供便捷就業服務,已建成13個就業驛站和5個零工市場,打造“10分鐘就業服務圈”,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馬山縣最大易地搬遷安置點——白山鎮合福社區,就業服務站旁就是機器轟鳴的扶貧車間。今年50歲的韋浩誼曾是外出務工人員,如今每天步行200米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比在外頭漂著心安多了!”自從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試點以來,馬山縣提供就業服務人次同比增長44.53%,服務送工增長72.79%。
“薪”情好,心情就好。對成功在本地就業的群眾來說,不僅省下房租、路費,還能就近照顧家庭,幸福感分量十足。
技能培訓,打通職業發展通道
家門口就業,勞動者如何從“賣力氣”進階為“憑手藝”端穩飯碗?在廣西精心構建的就業服務拼圖中,精準有效的技能培訓,無疑是提升就業質量、穩固崗位的核心“拼塊”。
烈日下,玉林技能人才服務產業園的叉車露天實訓場內,來自北流市新圩鎮六旺村的盧坤淋,正專注地在教練指導下操作叉車。休息間隙,在與他的對話中,記者找到了部分答案。
“一個月前,我還在工地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痹谌松绮块T推薦下,盧坤淋來到這里培訓,如今已拿到特殊工種上崗證和技能等級證書,“證書就是‘通行證’!相信找工作更容易,工資也會提高!”
該產業園是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玉林)重點建設內容,采取“政府主導+企業投資+市場化運營”模式,不僅有企業有產業,還聯合了人社、應急、住建、消防等部門,開設了電焊、叉車、無人機、高壓電工等數十門課程,涵蓋特種作業操作、消防設施操作、特種設備檢測等多個工種。
入駐該產業園的玉林市能匠之家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李榜介紹,像盧坤淋這樣的勞動者很多,通過“證書直通崗位”模式,既打通了職業發展通道,也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來,該產業園年均培訓技能人才近2萬人次,今年1—5月培訓需求更是大幅增長,已突破1萬人次,取證后就業率高達90%。
本事硬了,薪水跟著漲,飯碗更穩當。在玉林市福綿區福綿裁縫培訓基地,自治區級技術能手陳靜正手把手指導學員。她的經歷就是活教材——從一名普通裁縫學徒,進階為月收入8000元的培訓教師,日子越過越有滋味。“精準對接的技能培訓,不僅帶給我們體面的生活,日子更是有盼頭?!标愳o說。
根據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最新數據,2024年全區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20萬人次,農民工占比50.17%;2025年1—5月,這一勢頭更加迅猛:全區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7萬人次,農民工參訓5.5萬人次,占比達到62.44%。
云端對接,織密縫牢服務拼圖
崗位信息、培訓機會都有了,如何高效送達求職者?
“我們通過大數據動態捕捉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意向,實現了精準匹配。”北流市民樂園區就業服務工作站負責人鐘華健道出關鍵。 在玉林,人社部門打造智能化就業服務系統,緊跟產業需求,定制化開發培訓課程體系,推動農民工、重點幫扶人群向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轉型,提升就業質量。
數據顯示,2024年,來賓市建成零工市場43家,累計服務6萬人次,發布崗位16.64萬個次,破解零工就業難題。同時,成立了廣西首個直播帶崗基地,創新“云端”供需對接模式。
6月21日,在來賓市工業園區河南工業園內的直播帶崗基地,夜晚的直播間依然燈火通明、熱鬧非凡。AI主播流暢介紹崗位信息,求職者李珍玉偶然刷到直播間,被一則電商客服招聘瞬間吸引。她立馬在評論區提問,AI迅速回應,并引導她投遞簡歷。經過對接面試,李珍玉成功入職,開啟了新的職業旅程?!皼]想到,在家刷抖音就能找到滿意工作,AI直播帶崗真是幫了大忙?!崩钫溆窀锌?/p>
該直播帶崗基地負責人覃忠臺介紹,今年以來,基地單場直播咨詢量提升73%,促成簡歷投遞超2900份,為60余家企業輸送員工近400名,夜間服務占比高達78%,累計幫助超2300人就業,企業崗位留存率提升62%。
“廣西將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依托這張承載千萬勞動者希望的‘民生拼圖’,在全區范圍搭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156’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弊灾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姜杰表示,“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讓就業公共服務覆蓋所有常住人口,惠及更多用人單位,并打通就業創業的全鏈條。”
夜幕降臨,馬山縣零工市場的燈光依然明亮。一位年輕母親牽著孩子的手,在招聘信息屏前駐足良久。屏幕上滾動的崗位信息中,一塊契合她需求的“拼塊”映入眼簾,她嘴角揚起了笑意。(記者姜界峰 通訊員祝有慧 實習生趙裕萍、盧柳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