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如何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持續增收?我市踏水鎮通過創新成立勞務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一條“政府搭臺、合作社牽線、村民受益”的新路子。
在踏水鎮寨子村的玉米地里,村民們正趁著雨后搶播大豆,村民黃彥瓊在講解大豆的播種事宜。過去她是單打獨斗的留守婦女,如今成了勞務專業合作社的骨干成員。
踏水鎮寨子村村民 黃彥瓊:
通過生態農業的培訓,我自己就開始種植生態大米這些。我做下來之后,就邀約鄉親們參與,帶領大家增加收入。
黃彥瓊的轉變,源于2023年2月3日踏水鎮成立的簡陽市振豐勞務專業合作社。面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技能培訓不足及外出務工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踏水鎮黨委、政府決定當“紅娘”。
踏水鎮寨子村村民 黃彥瓊:
我們鎮上開展勞務體系建設,主要是搭建起一個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找工作的橋梁和中間平臺。
這套體系如何高效運轉?關鍵在精準匹配。合作社采用“理事會+監事會+執行團隊”的管理模式,實行“統一管理、分散作業、集中結算”。通過建立勞動力臺賬,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機操作員,采取微信群、合作社信息公示欄等多種方式,及時發布用工信息、工資標準等內容,點對點提供勞動力輸送服務。
簡陽市振豐勞務專業合作社勞務經紀人 鐘志剛:
我們發展了職業農業經理人7名,帶動老百姓2000多人次,一年給老百姓發工資大概是30多萬元。
在寨子村黨群服務中心,羊宴師專業勞務品牌培訓班正火熱開展。原本在廠里上班的村民鐘紫陽,今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聽說村里有培訓,便參與其中。
踏水鎮寨子村村民 鐘紫陽:
我在這里學到了一些關于羊肉之類的菜品,像涼拌羊心羊肚、羊肉湯之類的。我覺得在這里學到還是挺多,再自己回去多練習一下,希望找一份相關的工作。
以培訓促就業,勞務合作社通過與培訓機構合作,每年常態化開展農技、餐飲、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品牌培訓十余場,不斷提升村民的勞動技能水平。據統計,自合作社運行以來,已吸納200余名社員參與,累計派工3500人次,村民人均年度增收超3000元。
踏水鎮便民服務和智慧蓉城運行中心主任 徐文斌:
下一步,我們還將與市級勞務平臺公司對接,鏈接更多的用工需求、用工信息,進一步拓寬群眾就業的渠道,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家門口的崗位,托起穩穩的幸福。踏水鎮以勞務合作社為支點,正努力將“零散打工”變為“穩定就業”,激活鄉村內生動力,讓更多村民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蓬勃動能。
記者 | 宋林
編輯 | 羅玉蓉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夏渝喜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喜歡就鼓勵小陽一個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