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米YU7爆單后,關于小米的各種輿論風暴就這么猝不及防地來了。比如什么車規級紙巾盒,消費級芯片,還有零重力座椅卡腿等等,反正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做“人紅是非多”。
我相信,后續肯定還會有各種黑料出來的,商戰嘛,從來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不過就是找對方茬嘛,找到一個算一個,沒找到就創造幾個嘛。
不過,要我說,建議車企CEO們,先別忙著找小米汽車的茬,先看100遍雷軍的YU7發布會,我覺得這個比找茬有意義多了。
大家首先要搞明白的,YU7為什么會這么火,大家要尋找YU7的優點,而不是放大YU7的缺點。
沒有任何一款車是完美的,別管你是幾千萬的勞斯萊斯,還是幾百萬的賓利,保時捷,都是這樣的,所以說YU7沒有缺點是不可能的,消費者當然也清楚YU7的缺點,那為何還愿意買呢?
我覺得關鍵是學習YU7的優點,雷軍是如何讓消費者買單的,搞明白這個,多學學,才能讓自己造的車賣的更好。
因為就算你真找到YU7的缺點,一直持續攻擊,然后讓YU7銷量不好了,但最后這些用戶,也不會轉而買你的車的,因為你的車他依然看不上。
在雷軍的發布會上,大家能夠看到,雷軍不管是介紹YU7,還是YU7的設計本身,都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考慮的,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
事實上,對于一款20-30萬的車,本身的優點已經是非常多了,并且各大競品在一些關鍵參數等上面,也是大差不差的,不會有太多的區別,什么充電、續航、加速,甚至智駕,這些很重要,但并不能拉開真正的大差距。
區別就在于那些關乎日常舒適性和便利性的細節,比如全車8個磁吸點、比如帶電的螺絲接口,比如更大帶美顏的化妝鏡,比如座椅下的小抽屜,比如可變色的天幕等等。
這些細節,往往才是打到用戶的點,才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
從發布會來看,雷軍的表達能力,感染能力,共情能力都是拉滿的,在細節介紹上,感覺每一處都是講到用戶心里了,很多人說自己就是聽了雷軍的發布會,覺得這些細節功能就是他想要的,然后激情下單的。
不像某些CEO,在汽車發布上,講話結結巴巴,優點講不出幾個,講的一些功能有時候反成槽點了。
買車,特別是這種30萬的車,很多時候看中的并不是功能性,因為功能性區別不明顯,更多的是情緒價值,就像以前大家愿意買BBA、保時捷一個道理。
現在買小米YU7,更有情緒價值,這個才是關鍵,所以車企CEO們,我覺得還是先找找YU7的優點,別想著別人的缺點吧,只有自己好好學習、改進后才能打敗YU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