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5日晚,《人民日報》刊出對王楚欽的獨家專訪,王楚欽以坦誠態度剖析了自身成長與國乒男隊傳承的關系,既表達了對前輩的敬仰,也展現了對未來的清醒認知。
王楚欽坦言,與馬龍、樊振東搭檔比賽時,“感覺不會輸”。這種信任源于兩位前輩在技術、心態和大賽經驗上的全面性,尤其是面對外國選手時,“他們不會輸”的信念成為團隊無形的心理支柱。例如,馬龍的“六邊形戰士”特質(技術全面、戰術細膩)和樊振東的“暴力美學”式穩定,共同筑起了國乒男隊的防線。
首奪世乒賽男單冠軍后,王楚欽坦言,當自己獨自承擔核心角色時,仍面臨“大家挺毛的”(心態波動)的挑戰。他清醒認識到,目前男隊中“沒有人能做到像他們(馬龍、樊振東)那樣讓團隊完全放心”,這種差距既是壓力,也是加速成長的動力。
王楚欽強調“只有通過成績才能讓大家真正相信自己”。2025年多哈世乒賽奪冠后,他感慨“現在才懂馬龍、樊振東多么不容易”,此前因大賽失利(如澳門世界杯負于雨果)和外界質疑,他長期處于“憋著一股勁”的狀態,而冠軍頭銜成為突破質疑的關鍵。
從“嘴上要強”到“用行動證明”,王楚欽經歷了從青少年時期的情緒失控(如2019年摔拍被禁賽)到成熟運動員的轉變。他提到巴黎奧運會混雙奪冠時,“除了決賽和第一場球,剩下的都是孫穎莎帶著我打”,坦言自己尚未達到孫穎莎的“絕對主力境界”,但正通過大賽積累經驗。
王楚欽明確表示希望“不是曇花”,強調需通過持續成績證明自己。他提到男隊當前面臨“重擔不是誰都能扛”的挑戰,尤其在巴黎奧運周期后,需以更穩定的表現接棒。
在肯定馬龍、樊振東“心態成熟”的同時,他提出新生代需探索新路徑。例如,面對國際對手(如雨果的“神球”)時,他通過調整戰術(如關鍵分逆轉)展現適應能力,這種“在壓力中成長”的模式或將成為國乒男隊未來的方向。
王楚欽的自我剖析既是對前輩的致敬,也是新生代運動員責任意識的覺醒。他以“成績為尺”丈量成長,以“挑戰為鏡”反思不足,其坦誠態度與進取精神,恰是國乒長盛不衰的深層動力。正如他所言:“希望一次一次去證明自己”——這不僅是個人宣言,亦是對國乒男隊未來征程的莊嚴承諾。
2024巴黎奧運乒乓球精彩集錦
觀看乒乓球比賽方式如下:
點擊下面的名片 關注【好乒乓】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