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 通訊員 向婷)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ICU)這片離死神最近的戰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進行著無聲的較量。當七八名醫護人員齊聲發力,只為小心翼翼翻轉一位體重逾兩百斤的危重患者;當護士的雙手輕柔地為患者叩背排痰——專業救治的“硬核”之外,醫療人文關懷的溫度,正悄然流淌在每一處細節里。
對于罹患重癥肺炎等多臟器衰竭、命懸一線的李先生來說,這份ICU獨特的“溫度”,就是他生命得以維系的力量源泉。
一場與體重的“較量”
38歲的李先生因“全身乏力5天,咳嗽、咳痰伴發熱半天”緊急入院,最終被診斷為:重癥肺炎、Ⅰ型呼吸衰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血癥、膿毒性休克……長長的診斷列表,每一項都足以致命,加上他本身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壓3級等基礎疾病,病情更是雪上加霜。
李先生病情急劇惡化的關鍵在于嚴重的呼吸衰竭和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為改善其氧合狀況,挽救瀕臨崩潰的肺功能,重癥醫學科主任袁清霞及其團隊果斷決定實施俯臥位通氣。
這項治療需將處于深度鎮靜狀態、連接著復雜生命支持設備的患者,從仰臥位小心翻轉成俯臥位,并維持數小時乃至更久。操作本身風險高、難度大,對于體型偏胖的李先生而言,挑戰更是成倍增加。
“準備俯臥位!1、2、3,起!”在袁清霞主任的指揮下,一場考驗團隊協作的“戰斗”即刻打響。七八名醫護人員迅速集結病床周圍——主管護理人員提前整理著各種管道,胃管、氣管插管、中心靜脈導管、有創動脈導管、尿管......呼吸治療師在嚴密保護氣管插管并指揮協調,一名護士在貼保護貼,幾名醫生和護士承擔起主要的承重和翻轉重任;其余護士則緊盯心電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確保呼吸機管路、輸液管、引流管等所有生命通道在翻身過程中安然無恙。
“患者體型較大,完成一次標準的俯臥位通氣操作,對我們整個團隊的體力和協作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驗。”參與操作的主管醫生趙敏坦言,“每次操作完,大家都精疲力竭。但看到監測儀上氧飽和度數值穩步攀升,再累也值得。”
24小時“不停擺”的守護
病情危重,李先生一直處于深度鎮靜狀態,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完全喪失了自主活動能力。長期臥床極易導致肺部痰液淤積加重感染,并引發壓瘡。為此,張榮榮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制定了嚴密的個性化護理方案。
護士們每隔1-2小時,用專業的手法為李先生叩背,促進痰液排出氣道。為了避免壓瘡,護士們每1-2小時為他進行一次翻身,檢查受壓部位的皮膚情況。每一次翻身,同樣需要至少3-4名護士協同完成,小心翼翼挪動沉重的身體,確保舒適和安全。
“對于這樣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危重患者,我們的護理就是他的‘生命線’。”張榮榮護士長表示,“雖然無法得到回應,但我們深知他的需求。24小時不間斷的守護,就是要讓患者在無聲中感受到安全與溫暖,嚴防并發癥成為危及生命的隱患。”
面對李先生復雜棘手的病情,重癥醫學科團隊展現了強大的綜合救治能力。袁清霞主任帶領醫生團隊日夜堅守,依據病情變化,不斷動態優化治療方案:精準的抗感染策略、精細的循環支持、呼吸機參數的調節、內環境紊亂的嚴密監控與糾正、營養支持、臟器功能保護……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專業與智慧。
目前,在該院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與溫暖守護下,李先生的病情已逐步穩定,成功脫離呼吸機支持。
袁清霞主任表示,“救治像李先生這樣的危重患者,過程異常艱辛,對醫護人員的身心都是巨大考驗。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賦予生命更多的可能與尊嚴。”
李先生的救治歷程,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日常工作的縮影。在這里,“溫度”絕非抽象的概念,它是醫護人員合力翻動沉重身軀時浸透衣衫的汗水,是深夜里為患者輕柔叩背的雙手,是面對復雜病情時冷靜專業的判斷與決策,更是對脆弱生命許下的永不放棄的莊嚴承諾。
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正以專業、協作與無私奉獻,在離死亡最近的地方,筑起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溫暖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