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獲新“聲”
-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之路 -
當76歲的梅阿姨微微點頭,用沙啞的嗓音說出“ning de(奉賢方言:認得)”時,家人和醫護人員的眼眶瞬間濕潤了。
今年3月,轉入古華醫院綜合病區的梅阿姨喉部插著氣切套管,大量痰液分泌,需要隨時吸痰,認知與吞咽障礙只能通過鼻飼管進食,腦卒中導致的右側偏癱,右側肢體肌力評級接近0級,長期臥床讓她的左側肢體出現了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氣管切開術雖能救命,卻也伴隨挑戰。感染風險劇增,開放的氣道喪失了加溫加濕功能,防御力驟降,淤積的痰液成為細菌溫床,反復引發肺部感染;功能代償性衰退,氣流繞開喉部,聲帶無法震動,吞咽肌群失用性萎縮,咳嗽反射越發微弱;身心雙重折磨,老人因病痛折磨,加之無法言語表達、傾訴,常陷入焦慮抑郁,家屬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應盡早啟動康復干預。
梅阿姨的病情穩定后,床位醫生找來了康復科徐杰主任商議康復介入。評估后,徐主任為梅阿姨制定個性化方案,并讓治療師楊昕晨全程負責梅阿姨的康復治療。
“早上好!認得哇?”每天一早,小楊來到梅阿姨床邊的第一件事就是俯身、輕拍著手臂,一句問候成了喚醒老人意識的晨鐘,盡管梅阿姨呼之不應,但小楊仍會堅持。右側肢體關節松動和偏癱手法治療,左側肢體關節松動和運動訓練,攣縮的跟腱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并以氣壓治療防止靜脈血栓……一套組合下來,每次都會耗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雖然老人可能無法感知,但我們不能馬虎,越是這樣的老人越要憑良心做好。”面對“喚不醒”的梅阿姨,小楊堅信努力終有收獲。
醫護照護,家人陪伴,日復一日的堅持終現微光。梅阿姨的眼神開始追隨人影,認知逐漸蘇醒,偶有片刻清明,能點點頭,慢慢掙脫氧氣管的束縛。
下一步就是加強心肺功能,梅阿姨的康復從床邊轉到康復大廳。隨著電動起立床的角度不斷攀升,老人的心肺功能在悄然變化。小楊同步為她進行上肢被動運動、言語功能和認知訓練。時間流逝,梅阿姨的痰液慢慢減少,從幾分鐘一吸,到一次治療無需吸痰,這場排痰戰役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這兩個月里,每當小楊休息,為不影響治療,康復科團隊輪流頂班,康復從未間斷。
六月,希望迎來關鍵一躍。經醫生評估,決定對梅阿姨的氣切管實行首次半堵,訓練老人的口鼻呼吸和發聲。現場,醫護人員、家屬屏息凝神圍在床邊,在梅阿姨女兒一聲聲呼喚中,突然,梅阿姨喉頭震顫,幾個模糊的音節掙脫束縛,“說了……說話了!”驚呼中,女兒緊握母親的手,病房被難以抑制的激動與欣慰填滿,笑容在每個人臉上綻放。
又是一天清晨,小楊如常輕拍梅阿姨的手:“早上好!認得哇?”梅阿姨轉頭,嘴角微揚,沙啞而堅定地回應:“認得!”這一刻,氣切管半堵的縫隙里,發出了希望破土的聲音。
古華醫院康復醫學科簡介
古華醫院是瑞金醫院康復醫學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醫院康復科由1名康復副主任醫師、1名中醫針灸副主任醫師、1名中醫針灸醫師、3名康復主管治療師,10名康復治療師、5名康復護士組成。
在瑞金醫院“國之名醫”、康復科主任謝青教授團隊指導下,開展腦卒中、頸肩腰腿痛、心肺功能、骨關節病等全方位的康復治療服務。
徐 杰
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徐杰,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古華醫院康復科主任,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康復醫學會電診斷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師從瑞金醫院康復科主任謝青教授,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技能,尤其擅長腦梗死、腦出血、面癱、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折等疾病的康復治療。
古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治療師團隊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
編輯:陸嘉俊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