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退休后人人平等,殊不知退休才是拉開差距的開始?養老金如何拉平?
身邊一位同事的老父親,沒有所謂的官職在身,走的是技術崗,屬于高級工程師崗位,專業技術能力很強,退休之后,不僅領著一份9000元的養老金,立馬又被原單位返聘,工資也是9000元。再加上一個月5000的企業年金,活脫脫的“人生巔峰”,旁人聽了煞是羨慕。
更重要的是見過他老父親的人都明白“精神矍鑠”是什么狀態,他比年輕人還朝氣蓬勃,而相反,我那搞行政的老父親,退休之后想找個看他們的工作都難。
我父親在單位的行政部兢兢業業幾十年,一生的經驗無處可用,更重要的是養老金三四千元,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本以為退休后人人平等,殊不知退休才是拉開差距的開始?養老金如何拉平?”我爸經常嘆氣,說自己在單位好賴也是一個有經驗的人,有所謂的職稱,沒想到退休后想返聘真是天方夜譚。
01,這其實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
技術崗,在現有的工作中還是比較吃香,培養年輕人想要替代他也比較困難,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很多單位為了追求快,不會去培養年輕畢業生,反而需要返聘一些有經驗的退休員工,從而也說明他們得不可替代價值比較高。
而行政崗和管理崗依賴于職位和平臺,一旦退休,基本上是沒有多大返聘空間。所以,一對比就會發現有的人退休后只靠養老金也就三四千元,有的人退休后養老金都成了錦上添花,亂七八糟收入領個兩三萬不是問題,差距越來越大。
02,養老金待遇能拉平嗎
正是因為年輕時候的堅持參保繳費,才在退休的時候領到了養老金待遇,而養老金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退休所在地的社平工資。
而真正與我們參保人有關且有決定權的,那就是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所以,從源頭上參保的時候高低不一,退休時養老金自然存在差距,想要拉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也有網友表示,既然退休了,人人都應該平等,核算養老金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參保時候的貢獻,上漲的時候應該所有人一個金額,直接做加法!
這種情況暫時不可能出現,因為多漲也意味著鼓勵繳費。要不然,誰愿意多交和長交呢?
03,合理看待收入差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沒錯,但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收入,即便是相同的崗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收入,可謂是千差萬別,早就是常態了。
在職的時候天壤之別,退休之后差異也很大,差距無時無刻不存在,因為個體化,顯得尤為引人注目。
還好養老金上漲并不是直接乘以比例,而是分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而其中做乘法的也就是掛鉤調整中的養老金比例,掛鉤影響的面非常小,所以,養老金上漲也在控制收入差距,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