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真是說到做到,“大而美”法案成功通過后,第一個就拿馬斯克開刀!
當地時間4日,也是美國的獨立日,特朗普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該法案從當日起正式生效。
盡管部分美國民眾舉行了抗議集會,民主黨派議員多次批評,但在特朗普及其領導的共和黨人的力推下,這項“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參議院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微弱優勢接連闖關成功。
一向愛出風頭的特朗普,又站出來吹噓“這是一場大勝”,而美國國內卻仍舊不乏許多質疑的聲音,在這當中,反響最大的當屬特朗普的昔日同僚、美國企業家馬斯克了。
“大而美”法案生效
馬斯克之所以反應這么激烈,是因為特朗普力推的這項法案之中有一條就是沖著他來的,那就是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并且對新能源汽車加征使用費。
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作為美國電動汽車的龍頭企業,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也將因這項法案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
因此,馬斯克表示堅決反對該法案。
而這種抗議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表現在行動上。
此前,馬斯克在抨擊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時稱,若該法案最終通過,自己將組建一個“美國黨”。
在特朗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通過后,馬斯克先是在社交平臺X上聲援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對該法案的批評,稱其將引爆赤字,破壞長期財政可持續性。
隨后,馬斯克再次提起“建立新政黨”的設想,并在社交平臺X上發布有關建立新黨派“美國黨”的投票。
“獨立日正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最佳時機:你是否希望擺脫驢象兩黨(有人甚至稱之為‘同一黨’)系統?我們是否應該成立一個‘美國黨’?”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收到的約124.9萬網民投票中,支持者占65.4%,反對者為34.6%。
當日,馬斯克連發多條帖文談組建“美國黨”的計劃,并列出了一個方法:拿下美國國會兩院的部分席位。
看到這樣的投票結果,馬斯克發帖回應表示:“支持和反對比例為2:1,表明你們想要一個新政黨,你們也會有個新政黨?!?/strong>
當地時間7月5日,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正式宣布“美國黨”于當日成立。
根據美國法律,一個有資格參與選舉的政黨成立,其資質確認需要經過復雜的認證程序,首先必須召開黨團會議或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并指定政黨名稱。
雖然尚不清楚馬斯克的“美國黨”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但看得出來馬斯克對于建立“美國黨”是勢在必行。
《印度斯坦報》6日消息報道,在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的帖子下,有網友問他的新政黨是否會參加2026年中期選舉或2028年的總統選舉時,馬斯克回復稱,“明年”。
但馬斯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公然與特朗普政府決裂,更觸碰到了特朗普的“逆鱗”。
早在當地時間1日,特朗普就曾表態,稱可能會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境”,將他趕回南非老家。
1日凌晨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馬斯克獲得的美國政府補貼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
并向馬斯克發出警告,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這些補貼,馬斯克手里的火箭、汽車和衛星生意,通通都得關門大吉。
結果沒想到,馬斯克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公開組建“美國黨”公開挑釁,手握總統大權的特朗普當即決定,讓他看看自己的厲害。
就在“大而美”法案簽署成法當日,馬斯克就收到了一則壞消息。
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空軍暫停了SpaceX公司在太平洋環礁的一個火箭項目。
這對馬斯克而言,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要知道,這幾年SpaceX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靠的就是來自美國政府的大單。
美國空軍突然暫停這一項目,很明顯是特朗普對馬斯克的“小懲大誡”。
而馬斯克要是繼續跟特朗普叫板,說不定特朗普下一個動手的就是馬斯克手里的星鏈項目了。
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項目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馬斯克手里的三大生意——特斯拉電動汽車、SpaceX火箭以及星鏈計劃,已經有兩個都被特朗普政府給盯上了。
特朗普如果真想針對馬斯克,他完全有足夠的能力,讓馬斯克“關門大吉”。
兩人最后究竟會鬧到哪種地步,特朗普會不會對馬斯克“趕盡殺絕”?
關鍵在于,馬斯克接下來會怎么做。
特朗普和馬斯克
特朗普剛上臺時,馬斯克還躊躇滿志,準備在“政府效率部”大展身手,最終卻被趕出了白宮。
與想要推動“科技治國”的馬斯克不同,特朗普早已從一個失敗的商人蛻變成了精于算計的政客。
兩人的理念不同,也早就不是一路人了,走到最后分道揚鑣也沒什么好讓人意外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