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衡陽市石鼓區“禁毒杯”籃球邀請賽的決賽現場,當終場哨聲落下,電子屏的比分定格80:66。我們輸了。對面年輕的冠軍隊已經開始擁抱慶祝,享受著奪冠的喜悅。
我們隊二十余歲的小伙球員顏煜錦、李勇、廖專強、劉力源都下場來抹了把臉,汗水浸濕全身。我彎腰撐著膝蓋,右膝的護具被汗水浸得發沉,走過去拍了拍他們的肩膀,掌心觸到隊友球衣下滾燙的肌肉,就像摸到法庭辯論結束后那份還帶著打印機余溫的判決書。
我們“瀟湘街道隊”是一支由律師、公務員和人民教師組成的隊伍,隊友之間互不相識,從初不默契到配合相融,一路上都是以賽代練打入決賽,再摘得亞軍。
決賽時,我防守的是那個能突能投的得分后衛。他第一次突破時,球鞋摩擦地板的聲音像極了我拆解復雜合同條款時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響。我沒有像年輕時那樣貿然上搶,而是沉肩用膝蓋卡他的突破路線——這招“條款式防守”是我在十年執業生涯里琢磨出來的,就像研究法律條文的漏洞一樣,觀察對手每次變向時腳尖的指向,計算他運球時球拍擊地面的間隔。第三節他在底線接球準備背打,我用整個右臂貼住他的后背,左手始終懸在他持球手的上方,像極了庭審時緊緊抓住對方證據鏈的破綻。
而我的中投,在決賽第三節成了球隊的止血針。當時比分被拉開到12分,顏煜錦在內線被包夾,我從弱側繞出來接球,防守我的小前鋒比我高出半個頭,手臂張開像張網。我沒有急著出手,而是運了兩下球,觀察他重心起伏的節奏——這和我在法庭上觀察對方律師語速變化找破綻的習慣如出一轍。當他第三次踮腳準備撲防時,我突然收球起跳,手肘輕輕頂開他的手臂,籃球劃出一道柔和的弧線穿過籃網。這場比賽我投中三個中距離,每個球落網時的“刷”聲,都像法槌落下時那種令人心安的確定性。
頒獎儀式上,石鼓區政府領導及禁毒辦的同志給我們頒發亞軍獎杯,獎杯沉甸甸的。雖然遺憾沒有奪取冠軍,但我們都知道亞軍也是來之不易,靠的是球員們的努力拼搏,每一場都是用汗水堅辛換取。特別是有隊員頂著感冒發燒依舊在球場上頑強不屈。
走出比賽場時,夕陽把我的影子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宣傳牌疊在一起。街邊的路燈次第亮起,照亮了回家的路。當我踏上球場,籃球就是我傳遞信念的長矛。當我穿上律袍,法律是我守護正義的盾牌。四十歲的投籃或許不如年輕時凌厲,但它穿過的每一寸空氣,都帶著對生活的熱望,就像這“禁毒杯”的意義,不僅是勝負,更是用熱愛本身,對抗所有試圖侵蝕生命的荒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