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是高溫穿越了?還是時間快進了?這才剛剛暑假,破紀(jì)錄的高溫就來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近年來仿佛天氣一年比一年熱,不僅熱浪來的急來的快,并且氣候也是喜怒無常、變化多端。
像小時候那會兒,晚上屋里太熱到屋頂睡,不用開風(fēng)扇都涼快得很。但是再看現(xiàn)在,哪怕到了晚上,屋外還跟大蒸籠一樣。
即便將風(fēng)扇開最大檔,但吹到身上的也都是熱風(fēng),一到夏天根本離不開空調(diào),甚至熱死人的案例也時有發(fā)生。
而就在近期,氣象臺緊急發(fā)布的高溫排行,第一名出乎意料,成為今年最強“黑馬”,就連“四大火爐”,都被它給比下去了......
天氣越來越熱,可身體的“空調(diào)”并沒升級
近幾年夏天真是越來越“離譜”了,不只是熱,而是像“蒸籠”一樣又悶又熱,簡直要將人“蒸熟”一樣。
還記得2023年的時候,便有專家稱這是全球最熱的一年,但到了2024年氣溫再刷新高,而到了今年卻又成了史上最的好一年
的確,看到這個說法我相信不少朋友第一反應(yīng)就是,好像每年都是史上最熱一年?而這也不禁令人懷疑,今后會不會一年比一年熱,直到將人熱“化”才算結(jié)束。
但也有消息表明,今年的的三伏天將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天,相比于此前的40天三伏天氣,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只有30天。
這聽上去算是一個好消息,但卻怎么也讓人高興不起來。因為現(xiàn)在還沒到三伏天都已經(jīng)這么熱了,三伏天真的來了恐怕我們連家門都出不去了。
都說夏天熱死人,可此前也沒見真的熱死過人,但最近就連國家都在提醒要謹(jǐn)防“熱射病”,甚至還出現(xiàn)了真的有人被熱死的情況。
可能很多人分不清“中暑”和“熱射病”的區(qū)別,說白了,前者是警告,后者是倒計時。中暑時你還能走回家喝水吹空調(diào),熱射病是你倒下那一刻,命運就開始倒計時了。
而且不只是氣溫高,地表溫度才真是嚇人。河南、河北等地地表溫度超60℃,而同期氣溫僅38℃左右,溫差達20℃以上。
裸露的地面可煎熟雞蛋、出門走路都和踩著“風(fēng)火輪”似的,感覺一不小心鞋底都會被融化。
而這還不算完,新疆也進入了“高烤模式”,以吐魯番盆地為核心的區(qū)域正經(jīng)歷極端高溫天氣,堪稱“天然烤箱”。
“四大火爐”居然只有一個上榜
此前一說到“熱”我們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南方,但氣象臺最新發(fā)布的高溫排行榜前十,可不再是南方城市獨占半邊天了。
甚至就連南方“四大火爐”城市在本次排名中也僅剩下一個,其余全被比了下去。
倒數(shù)后三名的全在安徽省,淮南市、合肥市、淮北市近期的最高溫度全在保持在39℃。
淮南和合肥同屬南方氣溫高點很正常,但身為北方城市的淮北也來湊熱鬧了,甚至排名還比這兩位南方“好兄弟”靠前,這足以見得安徽的實力。
第七名是河南的鶴壁市,能在河南這個人口大省脫穎而出,可想而知鶴壁的情況有多么“慘烈”。
第六名第五名,分別是江蘇泰州和江蘇揚州。作為旅游大省,江蘇擁有26家國家級5A景區(qū),數(shù)量位居全國前列。
無論是出門上班還是前來旅游都需要做好防曬和補充水分,一旦發(fā)現(xiàn)身體不適需及時就醫(yī),要是發(fā)展成“熱射病”,神仙都難救!
第四名則是山東的濟寧市,自進入七月份以來山東熱得“紅成一片”全省多個地區(qū)氣溫都達到了40℃以上。
甚至連東北也都被熱浪所傳染了,哈爾濱高溫下市民排隊裝空調(diào),空調(diào)師傅供不應(yīng)求,甚至還有師傅從廣東前來支援。
第三名是浙江杭州,也是唯一上榜的“四大火爐”城市。
本以為火爐城市最熱,沒想到杭州也只能排在榜單第三位,看來四大火爐城市名單該改一改了。
而作為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瓜果的新疆吐魯番,也是毫無疑問的成為了第二名。
吐魯番盆地四周被天山山脈環(huán)繞,形成天然屏障,熱量難以擴散形成“聚熱盆”效應(yīng),因此第二名的成績也算實至名歸。
作為本次的“黑馬”,身為北方的濰坊市坐上第一的寶座實屬令人意外,本以為最熱的城市應(yīng)該是南方,但濰坊43℃的溫度還是令一眾南方城市“望而卻步”。
那為,何每年的氣溫都要比往年“更上一層樓”呢?其實這全都是人類自己“作”出來的!
地球“怒了”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顯著加劇了溫室效應(yīng),導(dǎo)致地球持續(xù)“發(fā)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guī)模燃燒成為溫室氣體主要來源。
近30年化石燃料年排放約50億噸CO?,這些氣體像“棉被”一樣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并反射回地面,形成保溫層。
更糟的是,城市的熱島效應(yīng)也在火上澆油,城市消耗全球75%以上能源,工業(yè)、交通及建筑運行依賴化石燃料,導(dǎo)致二氧化碳主導(dǎo)性排放。
并且混凝土、瀝青等材料熱容量高且反射率低,白天吸收80%以上太陽輻射,夜間緩慢釋放。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小時候夏天晚上涼爽,如今的夜晚卻十分悶熱的原因之一。
那么,面對每年加劇的高溫侵襲,人類還有辦法解決嗎?
首先,我們要做到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人類得以長期生存的必要做法。
我們都知道亂砍濫伐、土地過度開墾和城市化等行為在削弱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同時,也導(dǎo)致土地脆弱性增加。
而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可調(diào)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防洪抗旱,還能為人類生存與生產(chǎn)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我們還要節(jié)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例如,擴大太陽能、風(fēng)能、水能及地?zé)崮軕?yīng)用,逐步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鼓勵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與非機動車出行,降低交通領(lǐng)域碳排放,這都是緩解溫室效應(yīng)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在面對高溫天氣時我們也要保護好自身健康,有人說“高溫天寧可宅在家里啃雪糕,也別出門瞎折騰”筆者覺得這話沒毛病。
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而正在酷暑里,最重要的不是工作效率,是活著本身。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