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南北文化交融·非遺傳承創新——“揚州弦索牽絲路·寧夏花兒溯漕河”寧夏·揚州曲藝交流展演在青銅峽市古峽小劇場精彩上演,來自揚州市曲藝研究所的藝術家們為廣大觀眾烹制了一席“最揚州”的文化盛宴。
演出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中篇揚州曲藝《小康的漁》選段中拉開帷幕。選段以揚州彈詞和揚州清曲為表現形式,通過《畫餅》《小康》《沿湖漁歌》三個曲目,講述了在沿湖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村民們團結一心、各顯其能,將小漁村逐步發展成魚蝦滿艙、稻谷飄香的小康村的故事。
現場演員與觀眾互動,邀請觀眾化身文化傳承者,登臺學習敲擊清曲瓦碟、操縱提線木偶等表演工具,并現場教授揚州方言,從日常用語,到俏皮的俚語俗諺,觀眾們跟讀時或嚴肅認真,或忍俊不禁,現場笑聲掌聲不斷。
揚州市曲藝研究所副所長、一級演員劉芓君說:“揚州清曲始于宋、興于明、紅極于清,歷史悠久,對我們很多的小調、戲曲、曲藝都是非常有影響的,比如說大家非常耳熟能詳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它的音樂源頭就是揚州清曲的鮮花調。希望這次我們的揚州曲藝能給寧夏的觀眾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