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每年高考后都會出現一陣醫美熱潮。圖/IC photo
近幾年,每年高考后都會出現一陣醫美熱潮,“雙眼皮手術爆單”“打瘦臉針要搶號”……不少高中畢業生趁暑假做醫美,準備“改頭換面”迎接大學生活。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進入暑假,不少醫院皮膚科、整形美容門診里又多了很多準大學生的身影。據多家醫院估算,每年暑假整形美容科業務量增加三成,一直呈遞增趨勢,這些增量以高中畢業生為主。
“醫美是高考獎勵。”社交平臺上,關于“高中畢業生如何微整形”的話題引發關注,也得到不少家長的支持。有家長認為,在外貌上建立優勢有利于孩子社交、求職,甚至還有家長催促孩子去做微整形。
準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高考后進行微整形,可以理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家長比孩子還熱衷于此,把醫美作為高考獎勵,甚至催促孩子微整形,這就和高考前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一樣,都是以“為孩子好”為名,代替孩子做規劃。
這不但忽視孩子的自主性,也加劇容貌焦慮,給孩子扭曲、錯誤的價值觀教育,認為今后在職場上獲得成功,要憑借容貌,而非才能。而且,盲目跟風、過度的美容整形還會給孩子身體造成傷害。
因此,哪怕是孩子自主要求微整形,家長也應理性引導,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沒必要做。比如,考慮到腋臭對生活、社交的影響,手術治療腋臭就是可以的。而打瘦臉針、注射玻尿酸等,對剛滿18歲,甚至還沒有成年的學生來說,則大可不必。
一些家長非但不引導孩子理性對待微整形,還把醫美當成高考獎勵,催促孩子去做,這就是家長職責的越位與錯位,對子女的成才并不利。
一方面,家長對孩子一直包辦代替,孩子也一直被規劃、被管理,今后也很難真正獨立生活。另一方面,家長給孩子這樣的教育、引導又極為功利。
一些整形美容機構也看準家長的這種心態,進行焦慮營銷,通過強化容貌對社交、求職的影響,刺激家長把微整形作為孩子上大學前的“必修課”。準大學生“醫美熱”,就這樣形成。
如果只進行一次微整形還好,一些大學生,一次整形后還想再整形,要把自己改造得更美,由此產生整形依賴,甚至“整形成癮”,就麻煩了。這不但導致大學生把大量精力用在整形中,同時還會帶來更強烈的容貌不自信。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一位女大學生“醫美成癮”,10天花了50萬元整形。而也有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之所以掉進校園貸、網絡貸陷阱,就是用貸款進行整形。
可以說,家長把醫美作為孩子高考的獎勵,并不是什么好事。家長和全社會,都要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容貌觀念。刺激容貌焦慮、用容貌焦慮綁架孩子們,只有利于醫美生意,而無益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撰稿 / 蔣理(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