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祝盼 毛濃曦
“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到工資了,沒有煩瑣的程序,也不需要復雜的資料,工會的調解真是方便高效,太感謝工會‘娘家人’了!”6月27日,在陜西寶雞渭濱區職工服務中心,馬某拿著調解協議,激動地說。
原來,馬某在被公司辭退后,雙方就離職經濟補償長期溝通無果,隨后馬某向渭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了勞動仲裁申請,仲裁員講解了法律規定和仲裁流程,同時向其介紹了“工會+人社”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糾紛的便利好處。
6月24日,馬某來到渭濱區職工服務中心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在了解核實情況后,經過3天與馬某、涉事公司以及區仲裁院反復溝通協商,最終于6月27日組織馬某與公司負責人孫某進行現場調解。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向雙方詳細梳理了勞動合同中關于離職經濟補償的條款,耐心溝通合同細節,逐項核算補償金額,并講解相關法律規定。該公司負責人孫某承認離職補償的計算存在規定不明晰、計算方式有瑕疵等問題。最終,公司當場將1.2萬元的補償金微信支付給了馬某,雙方握手言和。
事后,渭濱區總工會針對該公司在職工離職補償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其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資料,指導公司根據法律規定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同時,向企業所在鎮街總工會抄送此提示函,范轄區內類似案件的發生。
這是渭濱區總工會深化“工會+”聯動機制,立足調解,高效化解職企糾紛的其中一個案例。據統計,渭濱區職工法律服務中心從今年4月建成投用以來,為職工群眾提供“商、調、裁、訴、援、執”“一站式”法律服務,已累計接待咨詢91人次,受理涉及勞動爭議案件19件,成功調解18起,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11萬余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