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巴黎街頭偶遇了很久沒有曝光在鏡頭下的女藝人袁立。
讓人意外的是,哪怕是素顏,袁立的狀態也是出奇的好,甚至比小11歲的老公,看著還年輕。
有粉絲忍不住說,看上去真的不像53歲,精神頭竟然那么好。
曾經行走在娛樂圈的袁立,一直都是特別的存在。
她因為性格耿直,曾多次陷入輿論爭議中。
她不怕得罪人,更不怕被誤解。因為她清楚,如果一味沉默、配合、妥協,那就不是她了。
01
年輕時的袁立,有張讓人記得住的臉,也有不輸人的演技。
1998年,《鐵齒銅牙紀曉嵐》播出,杜小月一角讓她家喻戶曉。
那個戲里與紀曉嵐你來我往、刁蠻任性的小寡婦,幾乎成了她的代名詞。
但現實中的袁立,遠比角色復雜得多,她不愛說漂亮話,也從不拐彎抹角。
記者問她:“你收入如何?”
她冷冷地說:“演戲就是為了賺錢!”
同行回避爭議,她卻直言:“有些事,憋在心里是病。”
娛樂圈里,像她這樣性格耿直的人,其實活得不容易。因為這個圈子,更偏愛順從、配合,甚至裝傻。
她袁立不。
所以她被雪藏過,罵過,換過劇本、換過角色,甚至在最當紅的時候,突然就消失在熒幕上了。
02
可是真正讓她徹底轉向公眾視野的,是那場“風波”。
2017年,袁立受邀參加某綜藝,本以為是一場專業對話,卻被包裝成“導師互撕”的橋段。
袁立一邊說,一邊發現不對勁。
果然,節目播出后,片段被剪得面目全非,她在節目里流淚的鏡頭,被加上背景音樂、慢鏡頭、特寫,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失控表演。
那一刻,袁立怒了。
她發長文、曬聊天記錄、實名控訴節目組。
同行看她像瘋子,網友分成兩派,一邊指責她不識趣、情商低,一邊卻被她的直率打動。
但她不在意這些標簽。
她只在意一個問題,公眾看到的是我說過的話嗎?是真實的語境嗎?
她說:“我不是情緒化,我只是討厭假。”
娛樂圈表面光鮮,其實規矩多、套路深。有人靠關系上位,有人靠人設吃飯,可袁立偏偏是那個不信邪的。
她不演戲了,也不偽裝了,干脆轉身去做公益。
那時候,她成立“袁立基金會”,專注救助社會邊緣人群,尤其是流浪精神病人。
沒人關注這些人,但她去做了。她跑醫院、找床位、勸家屬,一樁樁事都是親力親為。
很多人說她瘋了,放著名利不賺,去管無用之人的事。
但袁立說:“如果我還能做點什么,那我為什么不去?”
03
其實,袁立一路走來,多少次可以選擇舒服點的人生。
她也曾紅極一時,片約不斷,走紅毯、上封面、出訪做評委樣樣不落。
但她從來不是服帖的那種明星,她寧愿撕破臉,也不愿違心。
甚至連感情生活,她都不躲不藏。
結過婚,也離過婚,后來她和小她十一歲的神學老師結婚,面對質疑,她干脆回一句:“你們不用祝福,但也別來打擾。”
有人說她率性,其實更多是清醒。
她知道娛樂圈從來不缺漂亮的人設,但缺敢于拆穿虛假的人。
她說實話,是因為覺得沉默太浪費生命。她堅持自我,是因為“討好”讓人太累,哪怕為此要付出代價。
04
現在的袁立,已經很少在娛樂圈露臉。
她不接戲,也不上節目,她過著自己的節奏,偶爾發微博分享近況,有人關心她過得好不好,她說:“挺好,自在”。
她沒有逆襲,也沒有洗白,因為她從沒想過取悅誰。
袁立的價值,不是復出拿幾個獎項,也不是在社交媒體上收割粉絲,而是她活成了一面鏡子,讓很多人看到自己從不敢活出的樣子。
在這個人設橫飛、流量至上的時代,她的不合群,反而成了最難得的底氣。
她活得不風光,但活得通透。
05
娛樂圈不是不能有真性情的人,只是太多人為了穩妥、安全,寧愿活成別人的影子。
而袁立用幾十年告訴大家,清醒的人,哪怕不被理解,也絕不將就。
她不是被封殺的藝人,她只是拒絕隨波逐流的人。
在這個人人都怕失去舞臺的世界里,她主動走下舞臺,選了一條注定不熱鬧的路,卻走出了獨有的力量感。
這才是真正的“袁立式”堅持。
有人說她太剛,其實她只是一直很軟,只不過那份柔軟從不拿來妥協,而是用來支撐該說出口的話、該堅持的事。
她清楚,真正的自由,不是說話大聲,而是你不怕沒人聽見。
這個時代,太多人習慣順從,所以才會對清醒感到刺眼。
而袁立,就是那個選擇不閉眼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