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轉進。李瑞 攝
火箭軍某旅優化宿營模式提升機動效率——
機動轉場,官兵住進車載營盤
文|岳小林、王興來
高原入夜,火箭軍某旅官兵聞令而動,快速登車趕赴預定駐訓地域。抵達后,官兵沒有像往常一樣平整場地搭設帳篷,而是在某型運輸車車廂內“安營扎寨”。
“新的宿營模式,大幅提高了部隊行動效率。”該旅一級上士張海濤介紹,利用電氣化控制和框架拼接技術,短時間內便可快速展開“車載營盤”,實現“停車即宿營”。
車廂展開后,官兵立即搭設偽裝網。不多時,車載營盤與周邊地形地貌融為一體。
記者隨張海濤走進車廂看到,內部空間布局精細合理,有武器柜、保密柜、野戰辦公桌等設備,行軍背囊、戰術背包等整齊疊放,既能保障工作需要,又能滿足生活需求,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快打快撤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體現。”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聚焦快速部署轉換目標要求,集智攻關破解野營部署轉換慢、物資器材攜帶多、作戰征候易暴露等問題,讓“車輪上的部隊”動得更快、藏得更好。
為此,該旅成立專項工作組,充分考察論證后,協同廠家合力改裝“移動式”宿營廂體,并多次優化改進。應用“移動式”宿營廂體開展駐訓以來,官兵機動轉場時省了帳篷搭設撤收、物資裝卸載等步驟,機動準備時間大幅縮短。
“不怕野外駐訓苦,就怕部隊轉場難。”某營資料員何洋對此感觸頗深。以前轉場,看著營指揮所帳篷里的各類物資,他經常急得直撓頭。如今,機動準備工作快捷高效,無論上級命令何時傳來,只要車廂一關閉,部隊隨時能出發。
訓練間隙,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野外駐訓是提升部隊陌生環境下實戰能力的重要“窗口期”。近年來,旅隊強化實戰實訓,將“野外駐訓”向“野戰駐訓”聚焦,進駐即打、打完就撤,讓官兵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不斷增強敵情意識、提升實戰能力。
架設浮橋。王德泰 攝
陸軍某旅緊貼實戰要求設置駐訓宿營區——
安營扎寨,野外不見成片帳篷
文|曹磊、賀美華
“到了,就是這里。”夏日,記者前往陸軍某旅野外駐訓地采訪,汽車行至一處戈壁荒灘,突然停下。
“宿營區在哪里?”記者舉目四望,茫茫戈壁不見一兵一卒,更沒有想象中的“帳幕連云”景象。
“今年駐訓,宿營區依據地形特點而定,采取‘半地下’布局,利用偽裝網隱蔽,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見記者一臉疑惑,該旅作訓科鄧參謀簡要解釋后,指著遠方笑著說,“不信,你找找看,前面這片區域有多少頂帳篷?”
順著鄧參謀所指方向,記者定睛辨認半天,才找出幾頂野營帳篷。繼續向前走,直至聽見官兵訓練時發出的聲響,記者這才發現,四周隱藏著大大小小數十頂帳篷。
鄧參謀介紹,今年駐訓,部隊依托地形分散駐扎,營與營之間距離數公里。各連圍繞營指揮所分散配置,最大限度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安營扎寨更加符合實戰要求。“未來戰場上,按照實戰要求分散部署,能有效提高戰場生存能力,確保完成作戰任務。”鄧參謀說,這樣的宿營方式,表面看不如“野營村”有氣勢,但官兵普遍感到,戰場氣息更加濃厚。
采訪中,記者看到,不僅“一條大路通營地、帳篷整齊連成片”的景象不見了,班排帳篷里也是另一番景象:沒有疊得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取而代之的是背起就走的戰斗背囊;沒有花里胡哨的“壇壇罐罐”,只有與打仗緊密相關的戰備物資;生活用品按戰備要求分類存放,既便于平時取用,也便于快速打包帶走。
“設施如此簡單,能夠滿足官兵平時住用需求嗎?能夠應對突發情況嗎?”面對記者提問,該旅一名領導說:“別看駐訓條件比較簡陋,但該有的作戰功能一項不漏、保障要素一個不少。”
這名領導介紹說,野外駐訓期間,他們采取“動靜結合、空地一體、晝夜聯巡、相互依托、梯次搭配”的方式建立營區防御體系,各種力量科學配置,警戒哨位與防空陣地穿插其間,可隨時處置突發情況。他們還著力完善野戰炊事、野戰淋浴等裝備設施,確保部隊動散條件下也能做到保障有力。
據了解,該旅按戰場標準調整宿營區部署的同時,也將實戰理念融入戰位。今年駐訓以來,該旅官兵工作訓練注重與實戰標準對表,優化升級多種組訓模式,助推訓練效益提升。
新看點
莫把駐訓當“住訓”
文 | 康子湛
住進車載營盤、不見成片帳篷、分隊自主選點……今年野外駐訓展開以來,各部隊在駐訓宿營點選擇、戰備設施搭建過程中,本著利于戰備、便于出動的原則科學設置,呈現諸多變化。
這些年,駐訓時插旗子、搭彩門、貼標語現象基本沒有了,但有的曲解正規化管理,什么都要求整齊劃一;有的過于講究物質保障,攜帶一些與打仗無關的“壇壇罐罐”;還有的年年沖一樣的山頭、走一樣的流程、練一樣的編組……如此一來,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駐訓時間,助長了不實訓風,更耽誤了戰斗力生成。
野外駐訓的目的是模擬未來戰場進行實戰化練兵,倘若一味追求“住”的環境條件,忽略“駐”的實戰意義;片面強調整齊劃一,忽視戰備需求,野外駐訓就會失去應有價值。
莫把駐訓當“住訓”。只有貼近作戰任務、對手和環境,讓營區設置、宿營部署更加符合實戰需求、貼合戰場要求,才能更好錘煉快速出動、快速制敵能力,在未來戰爭中做到以動求存、以快制勝,真正贏得戰場先機。
微視角
今年駐訓,各分隊自選宿營點
文|胡 南
年年搞駐訓,今年大不同。今年,我們單位駐訓最突出的變化是,安營扎寨的宿營點,均由各分隊按照訓練需求自主選定。
在野外駐訓籌劃階段,旅機關遴選廢棄工廠、山地密林等多個陌生點位作為候選場地。駐訓展開前,機關針對任務類型、單位特點,為各分隊指定訓練地域,各分隊按照“易于隱蔽偽裝、便于快速機動”原則,自主規劃宿營點。
整齊的迷彩帳篷、美觀的環境布置,曾是野外駐訓場“標配”。但整齊劃一的部署,也給我們帶來不少“麻煩”。
那年,我帶領分隊赴陌生地域參加實戰化演練,宿營地域是一處開闊地。為防止對手襲擾,警戒防衛占用了不少兵力。沒想到,警戒防衛剛部署完畢,轉進命令突然傳來。因時間緊張,分隊便抽調部分警戒官兵幫忙收攏物資。就在此時,潛伏已久的對手瞅準防衛薄弱處發起攻擊,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隨著全域作戰、廣域機動成為練兵常態,部隊部署轉換突出一個“快”字,安營扎寨必須高效實用。
為此,今年駐訓出發時,我們根據旅隊統一部署,按打仗標準攜帶物資,做到輕裝簡行;創新研制體積小、重量輕的“便攜式箱組”,分隊出動速度明顯提升;依托戰車后廂和單兵帳篷宿營,實現“隨車而居、快轉快撤”;宿營時官兵按專業納入戰斗編組,分散部署于不同方位,各編組協同搭配,實現部署地環形防御。
自主選點不僅快捷高效,還給我們因情因勢組訓帶來不少便利。今年駐訓以來,一輛輛戰車或利用地形地貌隱蔽,或依山就勢偽裝。駕駛員、帶車員主要負責完成隱蔽偽裝作業,其余號手則擔負少量物資撤收和警戒防衛任務,出動效率比以往大幅提高。
(應受訪者要求,作者胡南為化名)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張新凱整理)
主辦單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信息來源:解放軍報
總 編:李靜陽
編 審:齊 跡、姜 帥
值班編輯:馬 清、毛 林、伍開舟
聯系郵箱:jjtq82@qq.com
你的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