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講邊關見聞
楊世福 講述 ∕ 劉光福 整理
首先感謝西藏吉隆縣貢當鄉建設“紅色美麗村莊”采訪組的同志們到武山縣來。我叫楊世福,1966年3月應征入伍。從青藏高原萬里雪原進藏,在新兵連就是衛生員,1966年6月進藏到吉隆162團1營3連,當時三連駐防在吉隆溝的扎村(1968年4月從扎村移至貢當1營果仁溝),我當三個月的炊事員后,就到連部當衛生員。在部隊十幾年都是做醫務工作,我的一生是從事大夫工作。196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10月調團衛生隊進行衛生員學習(團衛生隊駐地在吉隆榮哈),當時團衛生隊在一個喇嘛廟里,靠吉隆縣委那邊有喇嘛廟叫大巴寺。經過學習后,我就在手術室當手術護士。
當時的團長李學奇,政委蘇德生,楊孝成副團長,李學奇團長調走后就是施文堅任團長,江蘇人。團衛生隊隊長杜樹儉,河南人;以后是張松枝任衛生隊長。
團衛生隊當時條件各方面較差,與現在條件相比,簡值是天壤之別,現在都是正規營房,過去從住房到器械都是很簡陋的,在空置的喇嘛廟里開展手術,進行搶救工作。我記得有一個叫扎瑪多仁的孕婦,晚上生孩子生不下來,家里的人把她送到喇嘛廟里來,當時衛生室很簡陋,就是用白布圍著一個手術室。當時那個孕婦是難產,這咋辦?救人的命重要,那個時候沒有供應室,深更半夜的,用石頭支起灶來,把高壓鍋擱在石頭上,把手術器械放在高壓鍋里,用柴禾燒火煮手術器械實施消毒。消毒水也不象現在有專用消毒水,在手術室內擱上幾盆涼開水,加上消毒液,第一次消毒時:雙手在第一盆水里清洗后,又到第二盆水里清洗,再到第三盆水里清洗;第二次需要對雙手進行消毒時,在第二盆水里清洗,再到第三盆水里,第四盆水里消毒…。那時的消毒就是采取這些比較“原始的方法”進行消毒。那是我在團衛生隊時的第一例剖腹產,我記得我們的隊長是主刀,還有一個軍醫是第一助手,還有一個搞麻醉的醫生,就是用乳脂和益米開墊,用麻醉罩子罩住患者鼻孔,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經過一通霄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萬無一失,力求保證孕婦生命安全和胎兒平安降生,這也是代表我們解放軍的形象和聲譽,體現軍民魚水之情的實際工作。直到凌晨才在非常緊張的情況實施剖腹,取出嬰兒,而且是一個男孩,家里面的人高興極了,產婦臉上也露出喜悅的微笑。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當時衛生隊還沒有Ck光線,后來配備了CK光,叫我去學習了幾個月,首先開了個“洋”機器,30毫安,移動式的,可以對人體腦部進行測試,這就“洋”氣得多了。
我們后來就從喇嘛廟里面搬到團部那邊去住,用土坯磚修的房屋,用鐵皮蓋的房屋頂面,專門修建了一個較正規的衛生隊,那時候團衛生隊有30來個人,有病床20多張。那時軍醫、衛生員都配有一個紅十字藥箱,裝有常用備用藥品,背起藥箱就到縣委、縣政府、縣中隊,到老百姓村莊巡診。
積極響應偉人“6.21”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那時開展新醫療法,新醫療法就是搞針灸、穴位封閉、推拿按摩,還有中草醫藥。我們到吉隆溝去采草藥,按照西藏一本中草藥書籍中的草藥樣本去對照采挖,對清熱的、呼吸道治療、化痰的等等草藥,在野外對應尋找草藥。進行針灸療法,那時沒有針灸,就用電話線的銅絲,自制針灸針,磨個針尖,就用來扎針灸。那榮哈的老百姓到衛生隊來排隊扎針灸。有個叫嘎瑪次仁的聾啞也來排隊針灸,耳朵聽不見,又不會說話,我們扎他耳旁的宮頻,大追穴、血宮穴等部位。老百姓對我們部隊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他們感覺到我們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再就是對西藏高原病的防治,高山病常見的有:高山高血壓、高原肺水腫、紅細胞增多,臉象銅罐一樣的紅色;再就是高山肺氣腫,高山紅敏,高原心臟病等等各種高原疾病。所以,有的戰士從高海拔下到低海拔來,臉腫得像胖子一樣,嘴唇紫烏紫烏的,實際上是高原缺氧所致,叫他吸氧,再就是叫他呼吸,擴張器管;把增加人的代謝藥用上,有的人呼吸困難時,就要實施人工呼吸,不管口腔有多臟,就要口對口的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在吉隆溝一個打狗熊的老百姓,沒有把狗熊打死,倒被狗熊的爪子把那個人的頭部抓得一道一道的血跡,來到衛生隊,哎呀,那個人除了滿臉是血而外,全身上下都是稀泥,我們給他清洗了一遍又一遍,爾后給他上藥。后來換了幾回藥,才治好他的傷,但還是留下了熊掌爪子痕跡。
1973年2月28日,吉隆敏村八號溝六連駐地遭遇雪崩浩劫,連隊政治指導員鐘吉祥、副連長靳國榮、旺堆、通信員徐興良等20多名干部戰士罹難,20多具遺體從八號溝運回團部榮哈,停放在大禮堂里(這次你們到蘭州可能會見到當年組織指揮抗雪救災的副排長唐偉,他當時是副排長,組織連隊生存者抗雪救災…)。由衛生隊長杜樹儉帶領劉成海、李華維、張松芝、余利權、楊仕福、羅治和、陸世康、潘澤民(副隊長)等團衛生隊所有醫務人員,對鐘吉祥指導員、靳國榮副連長、旺堆副連長等20多名指戰員,對遺體耳、鼻、目凝結的冰雪渣,逐一進行清洗干凈,整理遺容,更換著裝入棺。六連20多名指戰員為了祖國邊疆各族人民的安寧、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為了西藏繁榮富強,把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衛國戍邊的雪域高原。
我從1966年入伍至1984年轉業到地方,在部隊19年,我終生都是從事醫務工作,執行偉人“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在部隊為干部戰士身體健康,轉業到地方為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奉獻自已的醫療技術,無怨無悔。
謝謝大家!
(注:根據楊世福同志2023年12月29日,在甘肅省武山縣康鑫賓館四樓會議室,受邀接受采訪錄像錄音講述及老兵座談會筆記綜合整理部份內容)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整理者簡介:
劉光福:籍貫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則邊防服役16個春秋,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職干事,連政治指導員,駐崗巴縣56206部隊副部隊長轉業返渝。轉業就職于重慶市石柱縣建設銀行支行至光榮退休。“青春無悔、賦閑懷舊”,律詩、隨筆等“思念戰友,追憶邊防”的真情流露,被軍地友人廣泛稱贊……
整理者:劉光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