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2名來自四師可克達拉市的教師在江蘇省鎮江市完成了為期50天的素養提升跟崗培訓任務。依托鎮江市教育援疆資源,四師可克達拉市提出“名院名校創建及學術交流項目實施計劃”,分批組織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到鎮江參加培訓。
參加培訓的可克達拉市第二中學教師馬維萍對鎮江市推行“學科中心制”的做法感觸頗多:“每個學科都有一個教學案,每個教學案都是所有老師參與整理編寫、集思廣益的成果,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近年來,各援疆省市和對口支援高校始終把教育援疆作為對口援疆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來工程,不斷創新機制、錨定重點發力,在兵團創新運用“組團式”幫扶、遠程教研、名校結對等模式,有力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對接,推動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
資源輻射構建育人共同體。一師阿拉爾市依托浙江省臺州市援疆力量,構建跨區域教育協作網絡,通過創新“雙平臺雙導師”工作機制,形成以援疆教師、后方優秀教師為“雙導師”的傳幫帶模式,實現“輸血”與“造血”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臺州市44名援疆教師、34名后方優秀教師通過“雙導師”機制與一師阿拉爾市55名青年教師結成幫帶對子,指導師市青年教師在各類教學比賽中獲獎20人次。
組團接力激發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新動能。遼寧省打好送教進疆、“組團式”支教及柔性引才等教育援疆“組合拳”,實現對口援疆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2024年,遼寧省近70名教師對口支援八師石河子市各級各類學校,柔性引才100人,共同支持八師石河子市職業院校發展,形成“教學提升—科研突破—就業保障”的全周期幫扶體系。
智慧賦能構建教育協作新生態。十二師用好山東省優質教育資源,依托“互聯網+”打造云端教研品牌,其“互聯網+空中課堂”案例獲評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每年聯合山東多地學校開展“萬人同上一堂思政課”“萬名師生同上一節心理健康課”等多種網上教學活動,并通過網絡平臺直播,覆蓋3萬余人;全師各中小學校紛紛與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歷城二中教育集團所屬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跨地域教研協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各援疆力量傾情投入,積極創新探索教育援疆新模式,持續為兵團鍛造“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教師人才隊伍,助力兵團教育事業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張美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