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公的面子》是時下挺火的一部話劇,我這個學習戲文專業的居然不知道,前些天上課時才聽老師講起,以前寫過影評,電視劇評論,硬是沒寫過話劇的評論。學校包場讓我們看戲,老師要求寫劇評,冷不丁的不知從何起筆。
蔣介石時期雖不是什么太平盛世,但也不至于像現在這般,金錢、權力欲膨脹的年代。生活在這個時期,有時我會透不過氣來。《蔣公的面子》雖說是一部喜劇,但是在我笑過之后不得不再次陷入深思。
民國時期,時任道要面子,當時的通貨膨脹,他家窮到揭不開鍋,到后來甚至沒有吃飯的錢,但他還是舍不下面子向蔣介石求情,為了一個死去的學生,硬是拉不下面子和蔣介石一起吃飯。這里的面子看出時任道他雖然是一個偏執的人,但也看出其重情,重義,愛國。編導將時任道這個人物作為本劇的主線人,事情時時圍繞其慢慢發展。劇情隨著他的情緒變化,起起伏伏的發展著。
劇中內容豐富多彩,從文學到哲學,馮友蘭的《貞元三書》,最后還用麻將中的"四條"與"幺雞"作比較,一下子便親民了。這部分內容我感覺非常好,對話得體有力,還不乏幽默之感。我再說說她們三個之間那原子彈也炸不毀的友誼。
也許作者的主題不在這,但我卻是真切的感覺到了友誼之火已燃到了我的心坎里了。尤其后來三個老人重聚老地方的場景,雖沒落淚,但心卻濕潤了。從年輕到老年,他們時時刻刻在吵,在爭論,多次甚至大打出手,但還是一起吃飯,打麻將,一起罵中國政府腐敗――"獨對古人稱后死,豈知亡國在官邪"他們打了以后還是兄弟,還可以一起爭論。
現如今,敢問誰可以做到這樣,上大學了更加體會到了做人的難處,在校園里已是時時處處碰壁,一句話說不好,一個動作沒做對,都會遭人嫌棄。朋友之間更沒了小時候的那種感覺,不敢胡亂開玩笑,不敢開著天窗說亮話,更不敢想說什么張口便是,好想念天真爛漫的時候,打一架也是三分鐘過后又親熱的如漆似膠。是時代變了,還是人心變了,這個世界也許真的病了。
卞從周在戲里說,面子是虛,書是實,聲名是虛,本事是實。他還說,做一物質上的乞丐,精神上的貴族。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句話。
本劇借用人的面子,批判了如今社會的一股銅臭味,人已活的不像人,完全是被名利掏空了靈魂的空殼子,如行尸走肉般游蕩在世間。我不想被這個五顏六色的大染缸上色,只想抽離這一切,可是卻身不由己,如果我也做一物質上的乞丐,精神上的貴族,天大地大會有我的容身之處嗎?
該劇雖說是喜劇,但句句話語間卻有深刻的道理,有笑點,也有感動之處,不管從內容,主題,還是臺詞,都很迎合大眾的口味。
面子是不能當飯吃,但我們也不能只記得吃飯而失了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