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No.301
顧梁汾賦“贖命詞”
金 庸
梁羽生兄在這隨筆中連談了三次納蘭容若,曾提到他救吳兆騫(漢槎)的事,這個故事說起來倒也有趣,不妨比較詳細地談談。
吳兆騫是江蘇吳江人,從小就很聰明,因之也頗為狂放驕傲。據筆記小說上說,他在私塾里念書時,見桌上有同學們除下來的帽子,常拿來小便。同學們報告老師,老師自然責問他,他的理由是:“與其放在俗人頭上,還不如拿來盛小便。”老師嘆息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會因名氣大而惹禍!”這話說得很不錯,在封建王朝中,名氣大正是惹禍的重要原因。
吳兆騫(1631年-1684年)清朝詩人
另一部筆記中還說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與幾位朋友同出吳江縣東門,路上忽對汪鈍翁說:“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本為劉宋時袁淑語。)旁人為之側目。
吳兆騫雖然狂放,但頗有點才氣,對朋友也很有熱情。吳梅村把他與陳其年、彭古晉三人合稱,名之為“江左三鳳凰”。吳詩風格遒勁,當時傳誦的名句有“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關山千里暮,江云鴻雁萬家秋”等。他的詩集叫作《秋笳集》,袁枚《隨園詩話》中說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于他所以獲罪,是為了科場事件。順治丁酉年,他去應考舉人,考中了。后來發現這場考試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舉人們復試一次。他學問和才氣都很好,本來不成問題,但大概因為復試時氣氛十分緊張,心理上大受影響,竟不能把文章寫完。結果被判充軍寧古塔。這是一件株連極廣、殺人甚眾的科場大案。清人入關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殺江南人士立威。吳兆騫完全冤枉,當時名士們都很同情他,寫了許多詩詞給他送行,吳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
他的朋友無錫顧貞觀(梁汾)當時與他齊名,他被充軍時曾承諾必定全力營救,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順治換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終無用。顧貞觀自己也郁郁不得意,在太傅納蘭明珠(容若的父親)家當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寄了兩闋詞給他,那就是有名的兩闋《金縷曲》。
顧貞觀(1637年—1714年)清代文學家
第一首道: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第二首道: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言不盡,觀頓首。
《白雨齋詞話》評這兩詞說:“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兩闋只如家常說話,而痛快淋漓,兩人心跡,一一如見……千秋絕調也。”
納蘭容若見了這兩首詞后,不禁感動得流淚,認為古來懷念朋友的文學作品中,李陵與蘇武的《河梁生別詩》,向秀懷念嵇康的《思舊賦》,與此鼎足而三。他知道這事不容易辦,立誓要以十年的時間營救吳兆騫歸來。當時也寫了一闋《金縷曲》給顧梁汾,表示目前最大的努力目標只是救吳,這詞結尾說:“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不久就在適當的時機去求他父親設法。有一次太傅請客,他知道顧貞觀素不喝酒,就斟了滿滿一大碗酒對他說:“你飲干了,我就救漢槎。”顧貞觀毫不躊躇地一吸而干。明珠笑道:“我跟你開玩笑的,就算你不飲,難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點力,朋友們大家湊錢,終于把吳兆騫贖回來。當時的人把顧貞觀的兩闋詞稱為“贖命詞”。一個名叫顧忠的人寫詩記這事道:“金蘭倘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現在看顧梁汾這兩闋詞,情思深切,的確感人極深,可見必須有深厚的情感,才會有優秀的文學作品。
作家出版社傾力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金庸散文》
金庸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