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摶砂登魁——古今紫砂藝術作品展”,邂逅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魁星堂,今夏最浪漫的藝術星空就此點亮。“非遺新生——行進中的紫砂新青年”作為展覽的重要版塊,在歷史敘事語境中,彰顯出“紫砂新青年”在新時代的守正創新。
展覽現場
跨越六百年的傳承脈絡
青年遇見大師是“紫砂新青年”歷來重要的展陳方式,通過作品同展呈現師徒、家族的傳承脈絡。此次展覽試圖在紫砂歷史中追溯更久遠的藝術起源與傳承關系,明清宗師、“紫砂七老”、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代表的當代名家,幾代紫砂藝人間的傳承譜系,為了解當代青年紫砂藝術提供了清晰的回溯路徑。同時,眾多名家名作仿佛歷史長卷緩緩鋪陳,將紫砂新青年展覽引向新的歷史深度和文化廣度,帶給觀者更震撼的觀展體驗。
行進中的紫砂新青年
“非遺新生——行進中的紫砂新青年”是此次展覽中的重要版塊,由程輝、范永良、葛軍、李遊宇、呂俊杰、王亞平六位紫砂藝術名家及其傳承人的代表作品,拉開這一單元的展陳。
48位青年紫砂藝術家,80余件紫砂藝術作品,回答著青年紫砂未來之問:如何平衡傳統技藝的“守正”與當代藝術的“開新”?如何突破茶器的單一屬性,融入更廣闊的生活場景?
對于“紫砂新青年”而言,非遺紫砂的青春化并非對傳統的顛覆,而是以年輕人的視角激活文化基因。對經典符號的創新解構,對文化技藝的創造性轉化,融合其他工藝美術領域的跨界實驗……青年紫砂藝術家們的作品,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有對時代的發展,組成他們具有強烈個性的表達和探索,不僅豐富了紫砂藝術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展示了紫砂藝術所具有的更多可能性。
紫砂文化與狀元文化的首次碰撞
此次展覽是“紫砂新青年”品牌與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首次合作,為文化研究、展覽創新、教育推廣、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實驗樣本。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以江南貢院歷史遺跡為根基,承載著千年科舉文化的厚重底蘊,以“歷史活化”與國學文旅“高質量供給”為核心理念,推動文化深游。此次展覽首次將紫砂藝術與科舉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建筑+旅游”的創新融合實踐,活化利用核心展區魁星堂,以創意展陳梳理紫砂六百年藝術脈絡,構建傳統與當代的對話通道,激發公眾對非遺未來的思考。同時,“藝術商店”中紫砂文化、狀元文化相關的展覽周邊和文創茶禮,打破藝術與生活的邊界,也深受游客喜愛。
此次展覽是以文化賦能社會經濟發展的非遺實踐,行進中的紫砂新青年們,正以傳承為筆、創新為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煥發新生,成為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
摶砂登魁——古今紫砂藝術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5年6月28日-8月28日
展覽地點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負四層魁星堂
“非遺新生——行進中的紫砂新青年”主題單元
特邀藝術家
程 輝 范永良 葛 軍
李遊宇 呂俊杰 王亞平
參展藝術家
曹世慶 陳 偉 儲亞軍 范柯楠
韓 旭 何 流 何 源 胡亦非
黃 帆 黃露琦 洪 力 蔣程思
蔣夢瑤 蔣欣含 馬 冀 馬品一
濮 晨 彭鼎夫 任 偉 沙雯麗
尚 赟 施炫竹 史竹儒 王雪純
汪 裕 溫可嘉 許 文 姚 佳
楊 濤 袁 鵬 張旭辰 周俊躍
周 敏 周 倩 朱寒濤 朱自立
鄒 楊
王 強 崔 靖 高 偉 蔣 翰
孔國利 李 波 劉偉華 孫 麗
吳彩云 袁嘉怡 張家龍
▼點擊下方 卡片 更快了解宜興紫砂
純色紫砂 | 中國宜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