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然而在眾多健康關注點中,眼睛健康卻常常被忽視。眼睛作為人體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被形象地稱為“心靈之窗”。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與眼睛健康之間的關聯逐漸成為科研領域的焦點。維生素D2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其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的作用正不斷被揭示。
維生素D常被稱作“陽光維生素”,人體皮膚在紫外線B(UVB)照射下能夠合成維生素D3(膽鈣化醇)。而維生素D2主要來源于植物性食物,例如經過紫外線照射的蘑菇、酵母,同時也存在于某些強化食品或補充劑中。無論是維生素D2還是維生素D3,在人體內都需要經過肝臟和腎臟的活化步驟,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 - 二羥基維生素D)之后才能發揮其生理作用。
長期以來,維生素D的核心功能被認為是調節鈣磷代謝、維持骨骼健康。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受體廣泛分布于人體的各種組織和細胞之中,其中也包括眼睛的多個部位,如角膜、視網膜、睫狀體、晶狀體甚至淚腺。這一發現表明,由維生素D2或維生素D3轉化而來的活性維生素D能夠直接作用于眼部組織,參與到眼睛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防御過程中。
維生素D2對眼睛健康的潛在益處,一是維持角膜健康與淚液穩定,緩解干眼不適,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透明部分,需要穩定的淚液膜覆蓋,以保持其光滑、濕潤以及良好的光學性能。研究發現,角膜上皮細胞中存在維生素D受體。維生素D有助于維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還可能通過調節膠原蛋白合成,對淚膜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同時,維生素D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和抗炎特性。干眼癥(Dry Eye Disease, DED)的發病與眼表炎癥密切相關,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可能有助于減輕眼表炎癥反應,改善淚液質量,從而緩解干澀、異物感、燒灼感和視力波動等干眼癥狀。臨床觀察顯示,干眼癥患者中維生素D缺乏的比例相對較高。二是支持視網膜功能,抵御黃斑變性風險,視網膜如同眼睛的“感光底片”,負責將光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而黃斑區則是視網膜上視覺最為敏銳的區域。研究表明,維生素D受體在視網膜(包括感光細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中高度表達。活性維生素D參與調節視網膜細胞的生長、分化、代謝和功能。維生素D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夠幫助中和視網膜在光化學過程中產生的有害自由基,其抗炎作用則有助于抑制視網膜慢性炎癥。這兩大特性對于預防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至關重要。AMD是發達國家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體內維生素D充足(血清25(OH)D水平較高)的人群,患AMD(尤其是晚期AMD)的風險顯著降低。維生素D可能通過保護黃斑區的感光細胞和色素上皮細胞免受氧化應激和炎癥損傷,從而延緩AMD的進程。三是潛在預防白內障形成,
白內障是由于晶狀體混濁導致的視力下降,是另一種常見的致盲眼病。晶狀體細胞內的鈣離子平衡對其透明度起著關鍵作用。維生素D通過調節全身鈣代謝,可能間接影響晶狀體內的鈣水平。此外,維生素D的抗氧化特性有助于保護晶狀體蛋白免受氧化損傷,而氧化損傷是白內障形成的關鍵機制之一。四是可能減緩近視進展(尤其是兒童青少年),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維生素D調節鈣代謝的功能在這方面凸顯出其價值,鈣離子信號通路被認為在眼球生長和鞏膜重塑(近視發展的關鍵環節)中發揮作用。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中較高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較低的近視患病率和更慢的近視進展速度相關。
缺乏維生素D2會對眼睛產生不良影響,學會科學補充維生素D2是關鍵,首先,適度曬太陽、天然膳食攝入是首選來源,如日常攝入不滿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維生素補充劑,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補充劑均可有效升高血清25(OH)D水平。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曾提出,維生素D2可能比維生素D3更為安全。尤其維生素D2適合素食者。維生素D2軟膠囊作為植物來源的維生素D補充產品,所有人群均可放心使用,為預防和治療維生素D不足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選擇。
維生素D2作為“陽光維生素”大家庭的一員,在守護眼睛健康方面扮演著雖不直接核心,但卻不可或缺的“幕后支持者”角色。在獲取維生素D2的補劑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補充劑是明智的選擇,但務必強調個性化劑量和定期監測,絕對避免過量帶來的健康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