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
夜讀
·無錫人文名篇
·無錫朗誦名家
·無錫演奏名曲
·聯手演繹無錫人自己的書香客廳
中橋、北橋、南橋、蠡橋,曾是無錫歲月長河里的坐標。它們雖褪去橋體的模樣,卻將痕跡深植城市脈絡,承載幾代人的記憶。
中橋原名泰定橋,元代始建,明代因地處南北兩橋間更名。上世紀50年代起,學校、賓館、商業設施在此匯聚,友誼大飯店的江南園林風、梅林大廈的手扶電梯,讓這里成為繁華商圈。如今橋身雖隱入時光,“中橋”之名化作熱鬧市集的坐標,菜場里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依舊延續著往昔煙火。
北橋,原名鎮溪橋,石板土路曾是交通要道。1992年,其旁建起華東最大魚蝦集散市場,陪伴無錫人25年。2020年,新北橋重生,稻香東路通車,川流不息的車輛與往來行人,續寫著這片土地的熱鬧。緊鄰的稻香菜場,清晨六點就飄出早點的香氣,帶露的蔬菜、撲騰的活魚,裝滿了周邊居民的菜籃子。
南橋又名望湖橋,在現東?境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600余年歷經坍塌、重建與遷移。從清代光緒年間的北移,到1977年鋼筋水泥橋落成,再到2009年為城市建設讓路,如今其名落在隱秀路新橋。不遠處周新里的蔦屋書店,暖黃燈光與書頁翻動聲交織,為古橋文脈注入新韻。
1934年,實業家榮德生建成蠡橋,貫通無錫西城,結束鄉民繞行南門的歷史,便利了城鄉往來。這座因仙蠡墩得名的橋,歷經改造后連接兩岸,東面高樓林立,西面仙蠡墩公園綠意蔥蘢,梁溪河波光粼粼,倒映著城市的今昔變遷。
四座古橋從實體建筑化作地名符號,串聯起無錫的發展軌跡。無論是菜場的市井喧鬧、新橋的現代車水馬龍,還是書店里的靜謐書香,往昔與當下在城市角落交織,訴說著錫城歷久彌新的故事。
親愛的讀者朋友:
這是第55期鐘書夜讀,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期望陪伴您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本期互動話題為:聊聊您對無錫老橋的記憶。真誠期待大家的留言。
參與留言互動的朋友將有機會獲得
書禮一份
中獎名單將在后續“鐘書?夜讀”中公布
并通過留言回復的方式通知中獎讀者
第54期中獎名單
趙鵬飛
倪君
毛毛
skya
Chiarmen
第56期“鐘書·夜讀”將在7月20日晚間
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
部分內容節選自《無錫地名》
文章主播
董詩晴(無錫市朗誦藝術學會)
李佳(無錫市朗誦藝術學會)
開場語配樂
《無錫景》
文章配樂
無錫籍歌手石莉娟演唱《江南的橋》
出品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校對:羅丹碩
責 編:何白
編審:丁晴
來 源 :無錫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