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如今東西是越來越便宜,但大家有沒有感覺收入在持續減少呢?這可是上半年經濟數據呈現的事實。問題來了,接下來該怎么做?
最近咨詢要不要賣房的人增多了,所以出一期專門講講這事兒。當下,你的房子究竟要不要賣?這里給大家一個大多數人都能聽懂的建議。
5月的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跌了0.4%,同比下跌3.3%,這剛下調的0.1市場化利息,效果完全被抵消了。換句話說,就是錢越來越值錢,而東西,尤其是資產的價格在下降。以5月份同比計算,和2022年相比,通縮率是9.3%。也就是說,當年1000萬的房子,今年賣900來萬,購買力卻和之前相同,相當于沒降價。
了解這個數據后,第一步要判斷自己手里的房子,究竟屬于房地產,還是僅僅只是個房子。大家要明白,房子具有居住和資產雙重屬性,而我們所說的房地產,主要強調的是資產屬性,居住屬性其次。如果所在城市已空心化,大概率很多房子就只剩居住屬性,沒有資產屬性了,這種就只能叫房子,不是我們現在討論的房地產。我是地產博主,大家關注我,首先得搞清楚這個區別。
國土曾發布一份城市土地文件,規劃了7個都市圈和43個城市,這是重要參考。未來,這43個城市的房子具有資產屬性,存在房地產市場,這樣是不是就清晰多了?如果你手里持有的是房地產,那就看這房子資產價值是漲了,還是跌幅遠大于9.3%。
因為統計因素,我們認為跌幅在12%以內的房地產都跑贏了大勢。要是房子名義價格沒降,甚至還在上漲,那可真是優質資產。比如北京的某些區域,2022年成交價10萬,現在二手房價格15萬,在全國來看,就是非常優質的資產。所以,你得問問自己,手里這套房子從長期看是不是優質資產,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在通縮周期里,其價格波動是否小于整體環境。
接著,要問自己第二個問題:賣掉房子后,手握現金打算做什么?現在處于通縮時期,現金看似很有價值。但真相是,任何國家的紙幣都不可靠,沒有哪個國家能抑制印鈔沖動。無論是東歐還是前蘇聯轉型過程中,都面臨巨幅通脹。
我們的經濟體系有歷史延續性,和美歐日比較經濟環境是錯誤的。我們之所以有大量M2存量,和那些轉型國家一樣,源于國企、央企大量低效資金投入。
比如白洋淀、燕郊就沉淀了大量低效資金。要是這些基建投入無法發揮經濟效能,后果可想而知。這些貨幣不是轉型期突然發行的,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一旦時機成熟,體系里大量的廣義貨幣就會被釋放。
這就是為什么當年盧布貶值15萬倍,而莫斯科房價卻漲了150萬倍。所以短期內,拿著現金有安全感,但問題也很明顯。賣了房子拿到現金,如何安排這筆錢?是投入回報率更高的領域,還是另有打算?
既然房價下跌源于通縮,在這種大背景下,怎么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呢?這時就要問自己第三個問題:如果判斷手里資產不好,除房產外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如果有,就可以考慮“換牌”。怎么換,要不要換呢?
深圳、北京、上海在3月份時,部分二手房板塊不僅成交火熱,價格還短暫上漲,雖沒漲回市場高點,但收窄了跌幅。哪些位置呢?能步行到寫字樓群,小區門口就是地鐵,甚至靠近兩條到三條地鐵換乘站的片區。同樣是老舊小區,帶電梯的房子會漲價,這種房子既有資產價值,居住價值也強,早晚是“香餑餑”。
要是沒電梯,房價大多只體現資產價值,居住價值就弱,住起來不舒服。好多學區房,只有幾平米、十幾平米,一平米卻要一二十萬,這種房子居住價值低,房價完全體現在資產價值上,這就是房地產。而村里的大別墅、大豪宅,就只能叫房子,不是房地產。
所以,如果想“換牌”升級資產價值,就要把房子換成房地產。總結一下,想清楚三件事,判斷要不要賣房:
第一,房子是不是核心城市的稀缺資源,比如能否步行到商務區、門口有地鐵、房子帶電梯,否則可能變成負資產,就需“換牌”;
第二,現在賣房,拿到錢準備做什么,是置換還是有更好投資標的,有就可以賣;
第三,房子跌幅高于還是低于市場水平,目前通縮兩年,跌幅在9% - 12%,如果跌幅小于這個范圍,就是好資產,不要賣。大家在看房或賣房前,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我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