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三國后期蜀漢還有能打的嗎?姜維北伐折騰了十來年,最后連成都都守不住。但今天要聊的這位,可能比姜維還狠——羅憲,一個被劉禪晾在角落里吃灰的帥才。司馬炎搶到他之后,差點沒樂瘋,當寶貝似的供著。這老哥到底有啥本事?
一、師從大儒譙周,十三歲就能寫檄文
羅憲是益州本地人,小時候就跟著譙周讀書。譙周是誰?就是勸劉禪投降那位“帶路黨”……不過學問是真牛,帶出一堆高徒,陳壽、李密都是他學生。羅憲十三歲就能寫文章,邏輯縝密,罵人都能引經據典。孫權接見他時,直接夸他“益州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啊!這外交水平,放現在起碼是個外交部發言人。
他后來還當了劉禪兒子劉璿的太子舍人。聽著挺風光?其實就是個保姆兼家教,管太子吃喝拉撒還要陪讀書。憋屈不?但人家愣是沒抱怨,默默攢經驗值。
二、永安之戰:三千老弱殘兵硬剛東吳四萬大軍
為啥說羅憲是帥才?關鍵在永安那一仗。 公元264年,蜀漢剛亡國,東吳一看機會來了,想趁機吞掉巴東。陸抗(陸遜的兒子!)帶著三萬精銳,加上后續援軍,攏共四五萬人,直撲羅憲駐守的永安城。
羅憲手里有啥?兩三千人,還都是老弱病殘——精兵早被姜維調去劍閣了。城里糧草短缺,瘟疫蔓延,一半人病得爬不起來。東吳圍城六個月,援軍影子都沒見著。
結果呢?羅憲硬是靠城墻和戰術,把陸抗摁在城外摩擦。史書原話:“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就這,東吳愣是沒打下來!最后氣得孫休跳腳,又派援軍強攻,還是沒轍。
你品品:陸抗帶的可是東吳王牌軍,他爹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也就這個兵力對比。羅憲用十分之一的殘兵打成這樣,說“碾壓姜維”真不過分——姜維手握十萬兵,鄧艾偷渡陰平后,連成都城門都沒守住。
三、司馬炎撿漏:送房送官還讓伐吳
蜀漢亡了,羅憲沒投降東吳,反而帶著武陵四縣投了曹魏。司馬昭一看:人才啊!立馬封他巴東監軍、武陵太守,實權軍職。
等司馬炎上位,心里犯嘀咕:這人在邊疆擁兵自重咋辦?于是下旨:把老婆孩子送來洛陽!名義上是享福,實際是人質。羅憲也懂,乖乖配合。司馬炎觀察一陣子,發現他靠譜又低調,反而不好意思了:“老羅啊,還是得靠你鎮守巴東!”
更絕的是,羅憲還給司馬炎寫了份《伐吳攻略》,詳細分析東吳弱點,建議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后來西晉滅吳的路線,基本照搬他的方案。可惜啊,計劃剛上交,羅憲就病死了。司馬炎估計腸子都悔青:早知道讓他多活幾年!
四、為啥劉禪不用他?
這么牛的人,在蜀漢居然只混到太子保姆?說白了,劉禪后期壓根不認人才。諸葛亮死后,他寵信黃皓這種太監,姜維在外打仗還得看太監臉色。羅憲一沒背景二不會送禮,連譙周勸降都被罵“賣國賊”,他能咋辦?
對了,羅憲還推薦過一堆牛人:寫《三國志》的陳壽、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全被司馬炎重用了。反觀蜀漢?嗯,黃皓的親戚可能更吃香。
五、如果羅憲早被重用……
咱開個腦洞:要是劉禪讓他和姜維搭檔,一個主外北伐,一個主內守城,蜀漢能續命嗎?畢竟漢中、永安兩大要塞守穩了,鄧艾偷渡陰平也沒那么容易。再不濟,拖到司馬家內亂,天下局勢真不好說……
等等,剛才說啥來著?哦對,歷史沒有如果。但羅憲的憋屈結局,倒成了三國最意難平的“假如”之一。
羅憲這人吧,像顆被蜀漢扔進泥里的金子,司馬炎撿起來擦了擦,發現是鉆石。打仗比姜維穩,理政比譙周實,情商還高到連敵國老板都夸他。可惜生在末世,才華全用來給昏君填坑了。
所以你說,為啥英雄總在錯的時間遇見錯的老板?嘖,這事兒吧……誰知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