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全民漲工資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6月9日,中辦和國辦聯合推出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發力,促進和保障民生的相關意見。
緊接著國新辦又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于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不同人群工資分類做出了相關指引,可以說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
短短半年,國家就緊鑼密鼓地對外發布了4次公告,把調整工資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對民眾來說簡直是想啥來啥。
如此頻繁地釋放積極信號,都說明2025年將是工資水漲船高的一年。
漲工資,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需求。
無論哪類人群但凡提到漲工資,都少不了一番熱火朝天的討論。
早在幾個月前,很多人都發現,不管從電視新聞還是手機視頻上,改善民生調整工資的內容就層出不窮。
3月中旬,國家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就觸及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這一方向。
兩個月后,對企業合理增長工資和薪酬激勵政策做了要求。
近日,又將與醫療、教育、生活緊密相關的工資收入,做出了進一步指引。甚至發布會也緊跟著安排上,始終圍繞的關鍵問題還是“漲工資”。
目前,全國多省份已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所涉及的最低工資最高檔在2000元及以上的省份已達到30個。而最低檔中各省市之間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收窄。
5年前,山西省最低工資最低檔位為每月1400元,到了2025年則增加了550元。吉林省和四川省的最低檔位在調整后則分別大踏步增長了21%和42%。
湖南、廣西、河南也制定了實施方案,即將上調月度最低工資標準,特別是人口大省的河南還專門要求,上調比率不得低于5%。
同時,各省份對于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就拿廣東地區來說,該標準共分為四檔,第一檔到第四檔分別為22.2元、18.1元、17元和16.1元,調整后則變為23.7元,19.8元,18.3元和17.4元。
一位家住珠海的朋友就表示,小時最低工資調整后,他每天工作10個小時可以增加17元的收入,一個月干下來至少可多收入將近500元。
一般而言,最低工資標準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經濟顯像劑,可以快速拉動該地區民眾工資收入。從最近國家層面的一些部署來看,這正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增加收入、縮小差距、提高保障,可謂環環相扣。可見,國家正花大力氣為民眾的錢袋子保駕護航。
唯有增加收入才能調動消費潛力,擴大消費意愿。
在當前環境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關稅戰影響產品出口,企業收入直接受到干擾,從而刺激消費者投資意愿下降,消費動力不足。
在外部條件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擴大內需就成為重中之重。
近幾年,國家通過降低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以及推出各種購物券、家裝券、餐飲券來拉動消費,但效果僅能在短期內凸顯。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國慶期間全國共有8億多人出行,但平均每人的消費金額僅為800元,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選擇“窮游”,只看景不消費,都在不同程度地減少旅行支出。
而對于消費券的使用,一位顧客就表示在重新裝修房屋后,用家裝補貼券到線下家居廣場購物,前前后后總共優惠了8000多元,因為有政策指導,廠家的優惠力度很大。
但消費券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消費者購物后更新周期較長,短期內不會再有相應的消費,僅靠這種方式很難滿足民眾更深層次的需求。
據統計,我國居民消費率已從2001年的45.5%下降到2023年的39.1%,比西方國家平均消費水平低23.7%,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低11%。
目前,從我們自身的消費能力來看,已明顯處于增速放緩的狀態。
在2024年底舉行的經濟工作會議上,需求不足已經成為2025年國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內部挑戰。
啟動內需,已經刻不容緩。
今年以來,從上到下的指向都顯示,國家不再簡單地通過發券、發補貼來刺激消費,而是將增加收入作為新的突破口。
漲工資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帶動消費,而是重塑信心,打破不愿消費的死循環。
如果收入能保持長期增長,就會形成一定預期,從而提升消費意愿促進需求,增加消費場景。
工資收入作為絕大多數人重要的經濟來源,占居民總收入的60%左右,可以想象從根本上提高工資收入,是增強消費意愿最有效的一環。
在不斷釋放利好消息的當下,工資應該怎么漲?
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了能否把漲工資的政策真正落地。
民營企業的運營與市場緊密掛鉤,盈虧均由市場決定。相較于國營企業來說,調整工資的指導意見只能作為參考。
雖然無法決定其具體執行方式,但仍然可以通過降低稅收,減少企業壓力為民營企業員工調整工資創造條件。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的稅收收入增長達到9%,而居民平均收入則為6%,也就是說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遠低于稅收增長。
對于個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個稅起征點。目前,無論是物價還是生活支出都大幅增長,每個月5000元的個稅抵扣金,已無法負擔基本生活費用。
把企業的稅務壓力降下來,居民個人交的稅也少一些,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大家工資收入提高。
同時,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民營企業漲工資時可以參考的指標。
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以參考指導上線,效益差或者是虧損的企業則參考指導下線,而基準線則是相對于企業工資上線和下線的平均線。一般情況下,鼓勵績效好的企業給員工多發工資。
京東就在最近一年半的時間里,先后給員工漲薪7次,最少的也漲薪達50%,工齡在5年以上的員工薪酬基本翻倍。
一位剛入職京東的員工就遇到公司調資,沒想到啥活還沒干,結果一覺醒來漲薪25%,他當即蒙圈,感嘆著這公司沒白來。
不得不說,效益好漲薪都快人一步。
對于國營企業來說,調資情況則相對穩定,一般會按照不同崗位人群調整薪酬、津貼等,根據中辦、國辦公布的指導意見來看,國營企業原來是一年一調整,今后則以三年為一個周期豐存儉用,增加了調資靈活度。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普遍提高工資收入,依然任重而道遠。
2025年已經過去一半,把收入差距縮小,讓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變大,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實實在在地讓老百姓得到好處,真正實現惠及百姓生活,才最為打動人心。
當前環境下,讓錢袋子鼓起來,化解民眾對于未來的憂慮,人們才會樂于消費、敢于消費,這也是經濟繁榮的活力之源。
參考資料:
1.南方周末《漲工資,又一次出現在了中央文件里》
2.國民經略《中央文件再提漲工資,什么信號?》
3.智谷趨勢《2025年,工資要全面上漲了?國家定調,三個信號意味深長》
4.財經雜志《漲工資的信號越來越明確》
作者:紅菱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