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利用貿易戰打垮中國,美國選擇體面認輸,解除對華限制。與此同時,特朗普轉身發出最后通牒,要逼12國付出慘痛的經濟代價。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4日接受采訪時透露,他已在12個國家的關稅信函上簽字,將在7月7日發給這些國家,信函的內容就是介紹了美國為其所制定的各項關稅標準。同時,特朗普也特意強調,新關稅最高稅率可能會達到70%,不管他們是否接受,美國就是這個標準。換句話說,那12個收到信函的國家只有兩天的時間來思考是否同意美國的新關稅政策。如果不答應美國的要求,那么相應的后果可想而知。此前,特朗普在談及美日貿易摩擦時就特意威脅石破茂政府,表示如果在最終期限來臨之前,日本還不同意美國制定的貿易協議,那么日本可能會面臨超過30%的關稅稅率。而這次特朗普選擇對12國發出最后的通牒,要求他們為美國的經濟低迷付出慘痛代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中美倫敦談判就是一個關鍵因素。
前不久,中美兩國貿易代表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磋商。按照美方的說法,會晤非常順利,且都是一些好消息。最終結果也正如美方所期待的那樣,中方對稀土資源的出口管制進行了調整,作為回應,美方也取消一系列對華限制性措施,包括恢復EDA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對華出口。這一情況也被外界認為是美國的“體面認輸”,因為美國已經輸掉了與中國在貿易領域的博弈。早在第一個任期的時候,特朗普就試圖通過貿易戰的形式來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但一直到第二個任期開始,美國都沒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相反中方所展開的一系列反制行動都讓美國承受了不小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中國在貿易戰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和科技樹,使得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以及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都穩步提升,這也是美國所不曾預料到的結果。
有美國媒體指出,中國已經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和5G等高科技領域完成了關鍵性突破,使其在全球技術競爭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進而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尤其是在半導體和高端設備制造上,美國的打壓與限制政策成為了中國完成技術突破的“關鍵助力”,這同樣也是特朗普政府所沒有想到的結果。所以,毫不夸張地講,特朗普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和其他限制政策都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說是“一敗涂地”,根本玩不過中國,只能眼睜睜的看到中國不斷崛起與發展。也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才會對12個國家發出通牒,希望通過政治和經濟壓力迫使這些國家主動向美國靠攏,進而在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這兩個層面重塑美國的主導地位。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一個核心點就是切斷中國在全球其他區域的轉運地,削弱中國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在減少其他國家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同時,打造一道針對中國的封鎖網,最終在亞太地區制定一個對華遏制的戰略。但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短時間內全球大多數國家可能都會選擇妥協認慫,答應美國的貿易協定,但時間一長沒有人會喜歡這種經濟剝削,如此一來,美國很有可能會面臨政治孤立,甚至嚴重一點可能導致美國和盟友之間產生信任危機,撕裂雙方的同盟關系,畢竟沒人愿意成為美國發展的墊腳石,哪怕是核心盟友也不可能會為美國“掏心掏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