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山東省持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3日-5日內陸大部地區出現37℃~39℃,6日局部最高氣溫超過40℃。有網友發布視頻稱,煙臺南山學院東海校區學生宿舍未安裝空調,有學生被熱暈后由救護車拉走。有學生表示,不少同學會去校內超市蹭空調,而目前他們宿舍也沒有更多的降溫措施,晚上只能硬熬。前段時間,東北多所大學也頻現學生吐槽高溫,不少人選擇在樓道乘涼、搭帳篷睡覺。
在空調還未全面普及的年代,“硬抗”高溫是不得已的選擇,而大學更是學習而非“享受”的地方,“能忍則忍、能住就行”的校園管理模式可謂尋常。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熱”,2024年7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4)》顯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我國極端高溫事件將呈現增多趨勢。不僅天氣更熱了,曾經對空調需求不大的地區,也必須逐步做好應對高溫的準備。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校園應對高溫的能力也在提升,越來越多的高校甚至中小學都開始普遍安裝空調。可以說,學生們期待宿舍加裝空調這不是一個更高要求,而是基于“熱到睡樓道”“熱到暈倒”等現實的基本剛需。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曬出學生公寓、教學樓、體育館等諸多場所都裝有空調,不只讓外校學生羨慕不已,也讓哈工大宿舍成了隱藏“招生辦”。表面上只是一臺空調的問題,但更深層次上,體現著學校對學生有沒有關懷、肯不肯花心思。不少新生已經把“有沒有空調”作為擇校標準,倘若連防暑這類生活保障的小事都做不好,他們恐怕也會擔心,學校在教書育人的大事上還能否“以人為本”。
高校宿舍普及空調應當成為趨勢。盡管,在東北、山東等地的空調使用率或許不夠高,為宿舍加裝空調還需要對電網線路進行大改造,但這樣的高溫情況顯然可能還會出現,如果明年往后的夏天依舊如此,難道年年都要一拖再拖,反復看著一撥又一撥的學生在超市、樓道避暑?另外,對經費有限的高校來說,最為關注的莫過于空調安裝成本和后續收費模式,但南方不少高校就采用“以租代買”的第三方租賃模式,只要招標流程規范、收費透明合理,能想方設法回應、解決學生的“燃眉之急”,同樣值得嘗試。
加裝空調需要時間,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也需要給學生一個承諾。當然,最要緊的還是解決眼下的暑熱,為宿舍加裝更多風扇,給學生提供冰貼或清涼油,夜間開放更多有空調的場館供學生避暑等都不失為短期辦法。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還因天氣炎熱宣布提前放假、下學期開始再進行期末考試,這樣人性化的靈活安排同樣值得參考和稱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熱”,不只是客觀因素下對熱的耐受與感知有所不同,而是面對這種熱,過去應對的辦法少、如今解決的辦法多,過去是普遍情況,現在卻凸顯在高校宿舍。學生身處校園、接受學校管理,校方若在態度和行動上對學生這些難處缺乏關懷甚至忽視,難免讓這份暑熱又添份心寒。說到底,相比學生“被動納涼”,校方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的“主動防暑”,給出這份竭盡所能的態度,也是讓學生在暑熱里感到“涼快一點”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