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煙臺一高校宿舍沒空調,學生熱暈被救護車拉走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2025年7月3日至5日,山東煙臺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局部氣溫突破37℃且濕度較大,體感悶熱如“蒸桑拿”。
煙臺南山學院東海校區因部分宿舍樓未安裝空調,學生宿舍內溫度居高不下,引發學生中暑事件,甚至有學生被救護車緊急送醫。
據學生描述,宿舍僅配備小型懸掛風扇,吹出的熱風無法緩解高溫,沖涼后不到20分鐘便再次汗濕全身,夜間普遍凌晨2點后才能勉強入睡,6點即被熱醒。
為避暑,學生們白天涌入校內超市、圖書館等有空調的場所,晚上9點超市關門后仍需返回悶熱的宿舍。
校方回應稱,部分宿舍樓因建成時間較早、電路負荷不足,短期內無法安裝空調,目前正商討解決方案。
對于學生中暑事件,工作人員表示“身體無大礙”,屬“極個別情況”,并強調“體質差異”因素影響。
截至目前,校方尚未公布具體改善方案,高溫預警仍在持續。
三刀認為,教育資源分配的失衡,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權力和利益的博弈。
校領導在涼爽的辦公室里討論"辦學理念",學生們卻在40℃的宿舍里揮汗如雨,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教育的溫度在權力的溫差中逐漸冷卻。
另外,留學生帶來的紅利、行政樓彰顯的“政績”工程,也都在無聲地擠壓著學生的生存空間。
這種"重面子輕里子"的管理思維,讓高校在追求排名和聲譽的道路上,逐漸迷失了育人的初心。
更荒誕的是,校方既沒有緊急開放禮堂、圖書館等空調場所供學生晚上休息,也沒有發放防暑物資,反而將責任歸咎于學生個體。
這種"受害者有罪論"的邏輯,讓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煎熬中雪上加霜。
由此看來,從"電路老化"到"經費不足",再到"體質差異",校方的每一個理由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試圖掩蓋管理的失職。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電路老化是真,為何不更換電路?
如果體質差異是真,為何其他高校的學生能睡在有空調的宿舍里?
對于學生來說,宿舍是他們休息的場所。
在42℃的環境里,沖涼后不到20分鐘就再次汗濕全身,夜間凌晨2點才能勉強入睡,這樣的生存狀態,如何能保證學習效率?
有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無奈地寫道:"我們交著每年兩萬的學費,卻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得不到保障。"
這種落差感,讓學生以及家長對學校的信任逐漸“崩塌”。
我們常說:“教育是溫暖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而不是冰冷的、充滿官僚氣息的。”
在這場高溫博弈中,學生的訴求其實也很簡單——他們不需要豪華的宿舍,只希望能在炎熱的夏天有一個涼爽的棲身之所。
然而,遺憾的是。
這種最基本的需求,卻在高校的“推諉扯皮”中變得遙不可及。
在極端天氣常態化的今天,空調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必需品。
所以,高校應該摒棄"歷史慣例","經費不足"等借口,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切實推進宿舍改造工程。
同時,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在高溫預警期間開放公共空調場所,發放防暑物資,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關懷。
當然,教育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將宿舍條件納入高校考核指標,推動老舊宿舍改造工作的落實。
對于那些敷衍塞責、忽視學生權益的高校,要采取問責措施,倒逼其改進管理。
文章最后,希望這場高溫能喚醒高校的責任意識,讓教育回歸溫度,讓青春不再在蒸籠里煎熬。
這篇文章注定沒有流量,但我決定選擇良心發文。
所以,有喜歡打賞支持三刀的朋友,我在這里提前感謝大家了。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