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詩怡 范奧 馬英月)為深入貫徹落實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引導高校青年學生走進基層、服務社會,2025年7月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蒲公英鄉野航跡實踐隊赴巍山縣三彝扎染工貿有限公司開展以“探尋扎染文化,助力非遺傳承”為主題的調研與體驗活動,通過實地參觀、人物采訪、動手制作等多元形式,讓青年力量在民族工藝的傳承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實踐隊合照
走入“扎染之鄉”,觸摸非遺的文化肌理
下午二時,實踐隊一行抵達三彝扎染工貿有限公司參觀扎染博物館。走進博物館,仿佛走進了一個絢爛斑斕的藝術世界——墻面上掛滿了各類手工扎染布藝,藍白相間的紋理如山水潑墨,圖騰、花草、祥云等圖案構成一幅幅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長卷。
圖為扎染博物館
圖為扎染博物館內部
講解員熱情地為實踐隊成員介紹了扎染的起源、發展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創新路徑。隊員們了解到,傳統扎染不僅是一種染布技藝,更是白族人民代代相傳的生活哲學與審美表達。隨著工藝不斷融合現代設計理念,扎染產品已經逐漸走出大理。
圖為講解員在講解巍山扎染發展歷史
圖為講解員在講解
靠近生產一線,感受匠心背后的堅守與信仰
走進三彝扎染工貿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濃濃的染料氣息中彌漫著時間的溫度。實踐隊隊員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觀察與深入交流,零距離感受了一線扎染技藝的細致流程與文化內涵。
圖為扎染工作間
在采訪過程中,實踐隊成員與車間工作人員及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度交流,了解他們在長期手工制作中的堅守、技藝積淀以及對傳承工作的真實感受。通過訪談成員得知,這項古老技藝的延續不僅依賴于手法技藝的代際傳承,更依托于一份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信仰。
圖為講解員在講解衣物加工過程
同時,工作人員們也對青年群體的到訪與參與表達了由衷歡迎,他們普遍希望通過更多校地合作、傳播互動的方式,讓這份“藍與白”的藝術繼續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親制蠟染T恤,讓“文化體驗”觸手可及
理論認知之外,動手實踐環節更是點燃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在技藝傳承人的耐心指導下,隊員們紛紛動手嘗試畫圖、涂蠟,親手制作蠟染T恤。大家在學習中碰撞創意,在實踐中體會匠心。
圖為是實踐隊員在涂蠟
圖為實踐隊員在畫圖
當扎染作品在陽光下展開,斑斕的圖案如星辰灑落,隊員們激動地拍照留念,記錄下這份獨一無二的青春印記。此時此刻,“非遺”不再只是課本上的詞語,而是我們手中文化的真實呈現。
圖為實踐隊合照
此次走訪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不僅使蒲公英-鄉野航跡實踐隊深入了解了巍山本地非遺文化,更是以實際行動參與并傳播扎染這一傳統工藝。非遺傳承不是一場單向奔赴,它需要文化的溫度,也需要青年的參與。蒲公英-鄉野航跡實踐隊用腳步丈量文化土地,用雙手觸碰傳統技藝,在巍山這片非遺沃土上留下青春印記。
扎染千年,青春一染;文化不止,行動不息。據悉,實踐隊后續還將圍繞非遺宣傳、數字化創新與鄉村文化振興開展更多實踐探索,打造“高校+非遺+地方”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新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