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八路軍”這個廣為人知的番號,其實僅僅存在一個月,之后這支部隊的番號一直是“第十八集團軍”。
但是為什么一個存在時間不到一個月的番號,卻被我黨一直沿用到了抗戰結束呢?究其原因,這里面便隱藏著毛主席的高級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1937年,就陜北紅軍改編問題,周總理在國共談判中,力爭要四個軍,然而,蔣介石態度強硬,堅持最多只給兩個師的編制,且一心想要奪取對我黨軍隊的指揮權。
直至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抗戰的大勢已然形成,蔣介石迫于形勢,于1937年8月18日發布命令,將陜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下轄第幺幺五、第幺二零、第幺二九三個師。
紅軍獲得八路軍番號后不久,國民政府又推行了“戰時新編制”,將全國劃分為若干戰區,山西和察哈爾兩省合并為第二戰區。由于山西是閻錫山的勢力范圍,陜甘地區的八路軍便被劃歸到第二戰區,番號也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這一日期是1937年9月11日,這意味著紅軍真正使用八路軍番號的時間僅有二十三天。
但為什么在八年抗戰中,毛主席一定要堅持用“八路軍”的番號呢?
首先,在國共內戰時期,蔣介石將紅軍污蔑為“赤匪”,使我黨在輿論上長期處于不利地位。如今紅軍獲得了一個“官方”番號,正好可以借此改善輿論環境。而且,為說服紅軍戰士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中共中央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八路軍”這一稱號已被廣大紅軍戰士所接受,逢人便稱呼自己為八路軍。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關鍵的原因,紅軍改編為第十八集團軍,蔣介石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想借“抗戰”之名,將延安“招安”,把中共的軍隊全部納入其麾下。
不得不說,蔣介石的這一計謀還是產生了一定影響。當時紅軍內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部分軍官認為自己有了官家編制,便開始輕視沒有編制的同志,甚至還印制名片四處炫耀。
同時,由于王明的右傾錯誤路線,基層部隊中也刮起了一陣“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思潮,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挑戰了黨中央對軍隊的領導力。
作為我黨領袖的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了蔣介石的險惡用心。于是,他決定將計就計,讓部隊繼續沿用八路軍這一番號,使我黨隊伍有意識地與所謂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區分開來。而為了不引起國民黨的警覺,“八路軍”這一番號無疑是最佳選擇。
在黨中央的謀劃中,“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認定的,而“八路軍”雖然還是國民黨的番號,但是其中很多機構都是中共自己設定的,這兩個番號的意義與區別不言而喻。
所以,當時在延安有一個口頭傳達,但未形成書面文件的內部通知:除對國民政府內部行文使用“第十八集團軍”的名稱外,在大多數場合仍繼續使用八路軍稱號。若國民政府有關官員詢問,就以老百姓和基層指戰員口頭習慣為由進行解釋。
隨著戰事的不斷推進,在毛主席等中共領導人的有意布局下,“八路軍”的名號逐漸蓋過了“第十八集團軍”的名號。
并且在這之后,我黨還以“八路軍”的名義,建立大量的獨立師、獨立旅、獨立團之類的單位。當時八路軍內部只在最初的三個師上使用國民黨的“18GA”臂章,隨后發展起來的部隊全部采用“八路”臂章。這些部隊沒有正式番號,不占編制,也不要國民黨政府的俸祿給養,這就讓蔣介石無話可說。
由此,我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毛主席的高瞻遠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