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底,晉冀魯豫軍區弄了個第8縱隊24旅,算是第55師的雛形。1947年5月,這旅改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第12旅。到了1949年5月,陜南軍區把第12旅改名叫第19軍第55師,下頭帶著第163、164、165團。從這時候起,第55師就正式有了番號。
解放戰爭那會兒,第55師主要在陜南混,條件苦得要命。崇山峻嶺里,戰士們背著糧袋子到處跑,既要守根據地,又得牽制國民黨部隊。統計下來,他們總共干掉6萬多敵人,戰績不賴。
1949年7月,有兩場仗特別出名。先是關埡子戰斗,第55師跟57師、安康軍分區一塊兒干,埋伏在竹溪和平利交界的山林里,趁夜突襲,把國民黨144師大部收拾了,俘虜包括師長符樹蓬在內的1360多人。
再就是牛蹄嶺戰役,敵人守著工事死扛,第55師和57師一塊上,沖了40多小時,主陣地來回搶了19次,最后殲敵2500多,拿下安康。這兩仗打得硬氣,算是第55師在解放戰爭里的高光時刻。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打起來,第55師也被拉去參戰。他們奉命攻西山口,那地方高、冷、陡,戰士們硬是爬著山崖突破印度防線,干掉920個敵人。有個叫龐國興的戰士,端著步槍往前沖,還喊了句“敵人還敢還擊”,這豪氣直接讓他拿了個“戰斗英雄”的稱號。這仗也證明,第55師不光能打平原仗,高原作戰也照樣硬。
到了1985年10月,百萬大裁軍的時候,第55師被編進第21集團軍,順便改成輕裝摩托化步兵師。這回他們下頭有了5個步兵營,外加炮兵團、高炮營和直屬分隊,裝備上配了摩托車和輕型火炮,機動性強了不少,算是跟上了現代戰爭的節奏。
第61師的源頭更老,1935年2月鄂豫皖紅28軍重建是它的起點。1938年,這支部隊改編成新四軍第4支隊,從此開始了抗日和解放戰爭的征程。
抗戰期間,第4支隊在皖中一帶——舒城、桐城、廬江、無為這些地方——搞游擊戰。1938年5月12日,他們在巢縣蔣家河口伏擊日軍,戰士藏在蘆葦蕩里,用步槍和手榴彈突襲日軍車隊,干掉20多個敵人,繳了機槍1挺、步槍10多支、軍馬10多匹。
這仗打得漂亮,被稱為新四軍抗戰“第一槍”,士氣一下子就起來了。1941年2月,這支部隊改成新四軍第2師第4旅,總共殲敵3萬多,穩住了淮南根據地。
1946年1月,第4旅改成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4旅,1947年2月變成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4師,1949年2月正式叫第21軍第61師,下轄第181、182、183團。解放戰爭里,第61師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尤其在淮海戰役中表現亮眼。他們在徐州外圍夜襲敵據點,殲敵幾千人,搶了一堆物資,算是打出了名氣。
1953年3月,第61師跟著第21軍去了朝鮮,參加金城戰役。戰場上炮火猛得很,他們冒著槍林彈雨沖鋒,拿下前沿陣地,還頂住了美軍的多次反撲。這仗打完,1958年8月他們回國,轉到北京軍區。
1985年9月,第61師編進第21集團軍,改成北方甲種摩托化步兵師,下轄第181團(紅軍團、金鋼鉆團)、第182團(紅軍團、鐵錘子團)、第183團(鋼鐵團),還有炮兵團、高炮團、坦克團。這回改編后,蘭州軍區直接把第61師定為紅軍師,戰斗力蹭蹭往上漲。
第63師的根兒在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弄了個隴海游擊支隊。1940年9月,這支部隊跟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合編成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1941年1月變成新四軍第3師9旅,外號“常勝九旅”。
抗戰時,第63師的前身在山東敵后混,戰士們蹲山林,用冷槍冷炮搞日軍,總共干掉3.8萬多敵人。下頭的第26團(后來的第188團)還得了個“鋼鐵26團”的名號,夠硬氣。
1946年1月,第9旅改成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9旅,1947年2月變成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1949年2月定為第21軍第63師,下轄第187、188、189團。解放戰爭里,他們在淮海戰役中發威,在徐州附近設伏,夜襲敵補給線,殲敵4.2萬多,還出了華東一級人民英雄張春禮、魯銳這些牛人。
1953年3月,第63師也去了朝鮮,參加金城戰役。他們在北漢江東岸守陣地,牽制敵主力,保住了進攻部隊的側翼安全。1965年9月,第187團8連還拿了個“英雄八連”的稱號,挺厲害。
1985年9月,第63師編進第21集團軍,改成北方乙種步兵師,下轄第163、184、187、188團和炮兵團。這回改編后,雖然是乙種師,但戰斗力也不差。
1985年6月,百萬大裁軍正式開干,烏魯木齊軍區沒了,劃進蘭州軍區。蘭州軍區第19軍也撤銷,第21軍和第47軍留下來,改成合成集團軍。第21集團軍成立后,除了第55師、第61師、第63師這仨步兵師,還加了坦克第12師、炮兵旅(原來是炮兵第15師)、高炮旅,兵種搭配齊全,戰斗力更強。
1986到1987年,第21集團軍去了兩山輪戰,在老山地區守陣地。后來,1990年代中期,第61師成了應急機動部隊。1996年,第63師改成武警機動師。1998年,第55師變成摩步旅,坦克第12師改成裝甲師。
2003年,摩步第55旅調到第47集團軍。2011年,裝甲第12師拆成裝甲第12旅和機步第62旅。2016年2月,蘭州軍區沒了,第61師和機步第62旅跟著轉到西部戰區陸軍。2017年4月,第21集團軍番號停用,部隊分別并進第76集團軍和第77集團軍。
第55師、第61師、第63師,這仨師是第21集團軍的骨干,個個都有故事。第55師是陜南硬漢,打過解放戰爭和高原仗;第61師是紅軍傳人,華東主力還扛過抗美援朝;第63師是“常勝九旅”,敵后靈活又能沖。
這三支部隊從抗戰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戰績擺那兒,硬氣得很。1985年編進第21集團軍后,它們繼續發揮作用,后來番號雖然變了,但傳承沒斷。現在回看,這仨師的歷史就是中國軍隊從苦日子走到現代化的縮影,挺讓人敬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