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建筑行業,供應鏈管理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項目的成敗與企業的興衰。無論是初入行業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掌握供應鏈的底層規律,都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以下為您詳細解讀供應鏈十大黃金法則,并結合房地產建筑行業的實際應用場景與案例進行分析。
一、二八定律:精準聚焦,事半功倍
在房地產建筑項目中,材料種類繁多,成本構成復雜。
二八定律提示我們,應將主要精力放在關鍵部分。例如,在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中,鋼筋、水泥、玻璃幕墻等核心建材,雖僅占材料種類的 20%,卻可能占據項目材料總成本的 80%。
對這些 A 類物料,企業需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管理,從源頭把控質量與成本。在供應商考核方面,交付準時率至關重要。
某知名房地產企業在建設住宅項目時,因部分供應商交付延遲,導致施工進度受阻,不僅增加了人工成本,還可能影響項目整體交付時間,引發業主不滿。所以,在選擇供應商時,先確保交付準時率達標,再談價格,才能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二、啤酒游戲效應:打破信息壁壘,消除失真
在房地產市場中,需求信息的傳遞同樣容易失真。當市場上對小戶型住宅的需求開始出現 10% 的增長時,開發商可能因為信息層層傳遞中的偏差,收到來自下游渠道或市場調研機構高達 50% 的需求增幅預測。
這可能導致開發商過度投資小戶型項目,造成后期市場供過于求。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例如,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與下游的房產中介機構每月定期共享銷售預測數據,中介機構根據市場一線的看房量、客戶咨詢傾向等信息,為開發商提供更精準的需求預測,使開發商能合理安排土地儲備、規劃項目戶型配比,避免盲目跟風建設。
三、3A 供應鏈原則:敏捷、適應、協同,應對復雜環境
敏捷性(Agility)
在房地產建筑行業,市場需求變化迅速。如某城市新興區域規劃為科技產業園區,短時間內對配套公寓、寫字樓的需求激增。具備敏捷性的房地產企業,能夠快速響應,調整項目計劃,將原本規劃為普通住宅的地塊,迅速變更設計方案,投入公寓與寫字樓建設,搶占市場先機,滿足租戶對辦公與居住的需求。
適應性(Adaptability)
面對諸如疫情等黑天鵝事件,房地產企業需要有應急預案。疫情期間,建筑材料供應受阻,工人無法按時到崗。一些企業提前與多個地區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當一個地區供應中斷時,能迅速從其他地區調配材料;同時,采用線上培訓、錯峰施工等方式,保障項目持續推進,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
協同性(Alignment)
房地產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協同至關重要。某大型房企與建筑材料供應商共享庫存數據,供應商可根據房企項目進度與庫存水平,提前安排生產與配送。在建設高端住宅項目時,供應商依據房企庫存中大理石板材的剩余量,及時補充不同花色、規格的產品,避免因材料短缺導致施工停滯,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四、6R 最優理論:全方位滿足項目需求
在房地產建筑項目中,6R 理論貫穿始終。以一個高端別墅項目為例,要提供正確產品,如符合別墅定位的高品質建筑材料、智能化家居設備;在正確時間,根據施工進度安排材料進場,確保不延誤工期;送到正確地點,精確配送至每個別墅施工現場;提供正確數量,避免材料積壓或缺貨;保證正確質量,像別墅使用的外墻石材,需具備良好的抗壓、抗風化性能;控制正確成本,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通過批量采購、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實現項目的高效益與高品質。
五、零庫存陷阱:合理規劃庫存,防范風險
豐田模式的零庫存理念常被誤解為完全零庫存。在房地產建筑行業,這是不現實的。
以某住宅項目為例,若完全追求零庫存,當遇到極端天氣導致材料運輸受阻,或供應商突發生產事故時,工地將因材料短缺被迫停工。安全庫存公式 =(最大交貨期 × 最高日耗量)-(平均交貨期 × 平均日耗量) 為企業提供了科學計算安全庫存的方法。
如某項目建設高峰期,水泥日耗量最高可達 50 噸,平均日耗量為 30 噸,供應商最大交貨期為 7 天,平均交貨期為 5 天,經計算得出該項目水泥的安全庫存為 (7×50)-(5×30)=200 噸,企業可據此儲備適量水泥,保障施工連續性。
六、沉沒成本謬誤:把握談判主動權
在與供應商合作中,房地產企業可巧妙運用沉沒成本謬誤。例如,開發商與某門窗供應商簽訂合作協議,供應商已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模具開發、定制化生產準備。
隨著項目推進,開發商發現市場上出現更具性價比的門窗產品,在與供應商重新議價時,可提及 “貴司已投入的模具費,不想讓它變成沉沒成本吧?若能在價格上給予一定讓步,我們后續還有多個項目可繼續合作”。
此時,供應商因前期投入巨大,往往會更愿意在價格或服務上做出妥協,從而使開發商在談判中占據主動。
七、長尾效應:優化品類管理策略?
在房地產建筑項目中,常規物料與長尾物料的管理策略不同。對于 20% 的常規物料,如標準規格的磚塊、電線等,可采用 JIT(準時制)模式。
某大型建筑企業與本地磚塊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供應商根據企業每日施工計劃,準時將所需磚塊配送至工地,減少庫存積壓。
而對于 80% 的長尾物料,像一些特殊造型的裝飾材料、定制化的五金配件,采用 VMI(供應商代管)模式更為合適。如某高端酒店項目,供應商負責管理此類長尾物料庫存,根據項目實際需求及時補貨,降低企業庫存管理成本與缺貨風險。?
八、波特五力模型:科學選擇供應商?
房地產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可借助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以選擇建筑鋼材供應商為例,評估供應商議價能力,若市場上鋼材供應商數量有限,且產品具有獨特優勢,其議價能力較強;考慮替代品威脅,若新型建筑材料對鋼材有替代趨勢,供應商可能會在價格與服務上更具競爭力;分析潛在競爭者,若有新的鋼材企業進入市場,將增加競爭,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優合作條件;關注客戶議價力,房地產企業作為大客戶,采購量大,若集中采購,可增強自身議價權;了解同業競爭,眾多房地產企業對鋼材的競爭,也會影響供應商的策略。通過綜合分析,企業能選擇更優質、成本效益更高的供應商。?
九、馬斯洛需求鏈:升級供應商關系?
房地產企業與供應商的關系可類比馬斯洛需求層次逐步升級。在合作初期,企業按時付款,滿足供應商生存需求,建立基本信任。
隨著合作深入,如在一些重點項目中,企業與供應商開展聯合研發。某房企在打造綠色環保住宅項目時,與保溫材料供應商共同研發新型節能保溫產品,既提升項目品質,又幫助供應商拓展技術創新領域,實現自我實現需求,雙方關系從單純的買賣交易升華為深度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提升市場競爭力。?
十、熵增定律:持續優化供應鏈,防止混亂?
房地產建筑行業的供應鏈涉及眾多環節,從土地獲取、規劃設計、材料采購、施工建設到銷售交付,若缺乏有效管理,極易走向混亂。企業需定期采取措施維持供應鏈秩序。
例如,每周更新交期表,某項目團隊通過及時更新材料供應商的交貨時間,提前發現部分材料交付延遲風險,及時調整施工順序;復核安全庫存,確保關鍵材料庫存始終處于合理水平;檢查合同履約率,對供應商、施工單位等的合同執行情況進行核查,對未按時履約的情況及時溝通解決,保障項目按計劃推進,防止供應鏈因混亂而影響項目整體效益。?
總之,這十大黃金法則為房地產建筑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系統的指導框架。企業只有深入理解并靈活運用這些法則,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構建高效、穩定、協同的供應鏈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掃碼申請加入品質供應鏈聯盟
《黃太陽供應鏈筆記》聚焦AI+供應鏈,建筑采購與建材供應鏈垂直領域一大號!我們認為未來企業的商業競爭力=商業IP x AI應用 x 供應鏈,我們致力于服務房地產建筑產業鏈上下游從業者與企業,讓每個人、每家企業的價值被看見。業務咨詢,并請添加微信:taisam618
廣告:本公眾號人物專訪、好產品包裝、軟文發布、企業廣告,請聯系加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