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韃靼勢力的衰落,蒙古高原的權力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瓦剌部落在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的帶領下逐漸崛起,控制了蒙古西部地區,其勢力范圍不斷擴大。瓦剌的強盛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尤其是其一系列挑釁行為——拒絕向明朝朝貢、試圖拉攏兀良哈部、扣留明朝使者,甚至公開揚言要攻掠明朝邊境。這些舉動使得明成祖朱棣意識到,瓦剌已成為北部邊境的新威脅。
《明史·成祖本紀》有載:
"(永樂)十二年春正月……瓦剌馬哈木等擁兵飲馬河,將入犯,而揚言襲阿魯臺。開平守將以聞……三月庚寅,親征瓦剌,命皇太孫留守北京……"
為了應對這一威脅,朱棣開始積極籌備第二次北伐。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他下令調集軍隊,以皇太孫朱瞻基監國,自己則親率大軍從北京出發。
此次北伐的兵力構成以京營精銳為核心,并配備了神機營,這是明朝火器部隊首次大規模投入草原野戰。神機營裝備了火銃和火炮,其火力優勢成為明軍的重要依仗。
后勤保障方面,明朝疏通運河與驛站系統,將糧草轉運至宣府、開平等邊境重鎮。朱棣的戰略目標明確:擊潰瓦剌主力,迫使其臣服,消除北部邊境威脅。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明軍北上,邊境戰役即將展開。
明軍從北京出發后,沿既定路線向北推進。隊伍規模龐大,以京營精銳為核心,神機營的火器部隊隨行,騎兵與步兵協同前進。行軍路線經過精心規劃:先經宣府,這里是明朝北疆的重要軍事據點,儲備了大量糧草;隨后轉向興和(今內蒙古張北),再沿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深入蒙古草原。
草原行軍并不輕松。盡管后勤準備充分,但漫長的補給線仍給軍隊帶來壓力。沿途的驛站和臨時糧倉確保了部隊的補給,但草原的廣袤和氣候的變化仍對士兵的體力構成挑戰。明軍保持著嚴密的隊形,斥候不斷在前方偵察,以防瓦剌騎兵的突襲。
六月初,明軍抵達撒里怯兒(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偵察兵傳回關鍵情報:瓦剌主力已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哈拉和林附近)集結。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率領約三萬騎兵,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迎戰。瓦剌軍依托山勢布陣,騎兵分成三路,意圖利用地形優勢沖擊明軍。
朱棣迅速調整部署,命令全軍進入戰斗狀態。明軍以神機營為前鋒,火銃手和炮手列陣待命,騎兵分列兩翼,步兵居中策應。雙方的距離逐漸縮短,草原上的緊張氣氛愈發凝重。瓦剌騎兵開始試探性沖鋒,試圖擾亂明軍陣型,但明軍未輕易動搖。
六月初七黎明,瓦剌騎兵從忽蘭忽失溫的山坡高處列陣而下。馬哈木將三萬騎兵分為三路,左翼由太平指揮,右翼由把禿孛羅統領,自己親率中軍精銳。他們利用地形坡度加速沖鋒,試圖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垮明軍陣線。瓦剌騎兵身著皮甲,手持彎刀與長矛,戰馬披掛毛氈護具,沖鋒時揚起漫天塵土,喊殺聲震動四野。
朱棣早已通過斥候掌握了瓦剌軍的布陣情況。他命令神機營在陣前構筑臨時防御工事,火銃手以三列輪射陣型排列,火炮則架設在后方高地上。當瓦剌騎兵進入兩百步射程時,神機營指揮官柳升揮動令旗,第一排火銃手同時開火,鉛彈如暴雨般傾瀉而出。緊接著第二排、第三排依次射擊,形成連綿不絕的火力壓制?!睹鲗嶄洝酚涊d:
“神機槍炮連環不絕,敵軍騎兵應聲而倒者甚眾?!?/strong>
沖在最前的瓦剌騎兵連人帶馬被射翻,后續騎兵被迫勒馬減速,沖鋒陣型頓時大亂。
瓦剌左翼指揮太平見狀,急令騎兵向兩側分散,試圖繞過火器射程。此時明軍兩翼騎兵在柳升、陳懋率領下突然殺出。左翼明軍騎兵皆披棉甲,手持手銃,近戰時先發射銃彈再以銃身砸擊;右翼騎兵則持長槍,專挑敵軍馬腿攻擊。兩軍騎兵碰撞的瞬間,金屬交擊聲與戰馬嘶鳴響徹戰場。把禿孛羅的右翼騎兵被陳懋部截住,明軍騎兵以五人為一伍,互相掩護,將瓦剌騎兵分割包圍。
馬哈木見兩翼受挫,親率中軍精銳發起決死沖鋒。這批重裝騎兵皆披鐵網甲,馬匹要害處覆以鐵片,冒著槍林彈雨直撲明軍中軍大旗。朱棣令神機營集中火力射擊,同時命盾牌手在前組成盾墻,長槍兵從縫隙中突刺。都指揮使滿都率三百死士迎戰,與瓦剌騎兵貼身肉搏,最終力竭戰死。戰至午后,瓦剌軍已顯疲態,多名貴族陣亡,包括馬哈木之子在內的十余位王子斃命。
日落時分,瓦剌軍終于支撐不住開始潰退。馬哈木在親兵掩護下向西突圍,沿途丟棄大量輜重。明軍清點戰場,共斬首四千余級,繳獲戰馬兩萬多匹,鎧甲兵器堆積如丘。但由于自身傷亡亦重(明史載“官軍死者千余人”),加之草原地形復雜,朱棣未令部隊深追,轉而收攏傷員,鞏固陣地。此役明軍首次在草原野戰中大規模運用火器取勝,為后世北疆戰事樹立了先例。
隨著瓦剌殘部向西北潰逃,明軍開始有條不紊地清理戰場。朱棣命令各部清點傷亡、收攏傷員,同時派出輕騎兵小隊追蹤瓦剌敗軍動向,防止其突然折返。戰場上到處是倒斃的戰馬和士兵,軍醫們穿梭其間,為傷兵包扎治療。陣亡的都指揮使滿都被厚殮,準備運回京師安葬。寧陽侯陳懋雖負傷但仍堅持指揮部隊,其右臂被流矢所傷的傷口經隨軍醫官處理后已無大礙。
次日清晨,朱棣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行動。大帳內,將領們分列兩側,氣氛凝重。安遠侯柳升首先稟報:“我軍雖獲大勝,但糧草消耗過半,若繼續深入追擊,恐補給不繼?!北可袝劫e補充道:“據探馬回報,馬哈木已逃往土剌河一帶,當地水草匱乏,我軍重裝部隊行進困難。”經過慎重考慮,朱棣決定見好就收,下令全軍整備,準備班師。
七月初,明軍開始分批次南返。為震懾蒙古各部,朱棣特意安排部隊以戰斗隊形行軍,神機營的火炮不時進行示威性射擊。途經漠南時,朱棣接見了前來歸附的蒙古部落首領,賜予綢緞、茶葉等物,并警告他們不得與瓦剌勾結。這些部落紛紛表示臣服,有的還主動提供向導和補給。
同時,敗逃的瓦剌內部開始分裂。馬哈木在土剌河收攏殘部時,發現僅剩不到萬人馬,戰馬損失尤其嚴重。太平、把禿孛羅對其指揮多有怨言,三部之間的矛盾逐漸公開化。為保存實力,馬哈木不得不派使者向明朝請和,承諾恢復朝貢。次年(1415年)春,瓦剌使團帶著良馬、貂皮等貢品抵達北京,正式向明朝稱臣。
這場戰役對明朝邊防戰略產生深遠影響。神機營在實戰中的出色表現,促使朱棣進一步擴大火器部隊規模。此后十年間,明朝在北疆修筑了更多堡壘,形成以火器為核心的防御體系。而對蒙古諸部來說,此戰打破了瓦剌獨大的局面,客觀上為韃靼部復興創造了條件,也為后來蒙古各部的權力重組埋下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