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虛元君魏華存,撰《黃庭》傳千古
我國古代書法家書寫《黃庭經》者歷代不乏其人,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書圣”王羲之;唐朝的褚遂良、顏真卿等亦曾揮毫書寫《黃庭經》。到了崇尚道教的宋代,最著名的書法家群體“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米芾三人亦曾留下《黃庭經》的墨寶。歷朝歷代眾多書法名家均曾書寫《黃庭經》,并為之刻石立碑,使之廣為流傳。《黃庭經》這部道家典籍因此聲名遠揚,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天書”之一,其作者即為被奉為道教上清派祖師的魏華存。
魏華存被道教尊為“紫虛元君”,又稱“南岳夫人”、“魏夫人”,亦稱南真。在民間,她則被尊稱為“二仙奶奶”。
魏華存,字賢安,西晉任城(今山東濟寧)人,其父魏舒官至司徒。受父親影響,魏華存自幼博覽群書,尤愛《老子》、《莊子》、《列子》,由此迷上道教,向往神仙生活,渴望自己也能得道成仙。她常服食胡麻散、茯苓丸,隱居清靜之地,修煉吐納導引之術。
然而,她的雙親并不理解她的志向。在她二十四歲時,父母強令她嫁給貴公子劉文,婚后育有兩個兒子。盡管如此,魏華存心志堅定,未曾因婚姻和育兒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其夫劉文后任河內郡修武令,兩個兒子也逐漸長大。當時,河內郡匯聚眾多仙人,魏夫人便拜太極真人安度明、清虛真人王褒為師。王褒傳授她《太上寶文》等三十一卷經書,景林真人又授予她《黃庭內景經》。在仙人們的指點下,魏夫人修煉更為精進,最終在河內郡野王縣(今沁陽市)的陽洛山上潛心修煉。
魏華存在家中獨辟一間靜室而居。某次,眾多仙人降臨她的靜室,令玉女撫琴高歌,一時間仙樂悠揚,然而隔壁的劉文卻渾然未覺。
劉文去世后,魏華存隱居陽洛山中,潛心修煉多年。她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在道學、醫學、養生學、文學、書法等領域均造詣深厚。她整理編撰了《元始大洞玉經》、《元始大洞玉經十二義》、《大洞玉經壇儀》等多部道經,并創立了集醫學與仙道于一體的存想靜功,被譽為靜氣功的創始人。其所著《黃庭經》在道學、中醫、養生學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成為道教上清派的理論基石。
魏華存仙逝后,其弟子楊羲等人編纂了《上清經》。楊羲聲稱此書乃魏華存與眾仙人親臨口授的修道秘訣,由他親自筆錄而成。《上清經》廣為流傳,道教中由此衍生出一個新的教派——上清派。該派信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等神仙,以魏華存所著《黃庭經》、《上清經》為主要經典,注重誦經、思神、服氣、咽液等修行方法,兼修金丹、符篆等方術,反對天師道的房中術,對民間盛行的齋醮祀神活動持保留態度,主張個人修習。上清派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宗師,敬稱為“紫虛元君”。
魏華存于陽洛山一帶生活、修煉長達42年。她憑借卓越的醫術,懸壺濟世、布道度人,深受百姓的敬愛與擁戴。
后來,中原地區連年戰亂,魏華存為躲避戰禍,前往南岳衡山,在此潛心修道。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華存于南岳紫虛閣飛升,享年83歲。因此,后人也尊稱她為“南岳夫人”。如今,南岳衡山的黃庭觀門前有一塊“飛仙石”,相傳是魏華存飛升時的遺跡。唐代顏真卿立碑紀念此事,宋仁宗賜此地為“紫虛元君之閣”,宋徽宗又將其命名為“黃庭觀”。
在魏華存長期修煉的沁陽,當地百姓以多種方式緬懷她。沁陽山上,百姓修建了魏華存祠。到了唐代,唐太宗曾親自下令大將尉遲恭在陽洛山下修建紫虛元君殿。后來,宋徽宗又賜予匾額“靜應廟”。魏華存去世后的1700多年間,沁陽百姓對這位曾在當地廣施善緣的女神始終敬仰有加,常到陽洛山中上香祭拜。每逢農歷三月初三,陽洛山的二仙廟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附近百姓紛紛前來,以獨特的方式紀念“二仙奶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