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和
暮春晚霽,頳霞曰消,
風雨虛鐸,籟過洞簫。
三爵油油,毋餔其糟。
舉之可見,求之已遙。
得非力致,失因意驕。
如彼五味,其法維調。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活一口氣,好畫也是一團氣,一團生生不已的氣。《丹溪心法》有言:“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氣血不通,諸病之源。氣血不通,人這一口氣不通暢。好的畫,筆墨是調和的,山水人物是調和的,不僵板。
若講畫品之沖和,我推黃公望,沈周。倪瓚有些荒寒,枯寂。王蒙的用世界之心偏重。
《富春山居圖》局部
王原祁在《麓臺題畫稿》有言:“畫法莫備于宋,至元人搜抉其義蘊,洗發其精神。實處轉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橫生,天機透露,大癡尤精進頭陀也。”
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
沖和,是在平淡中出真趣。沈周學黃子久,可謂得之真意。
暮春晚霽,頳霞曰消
暮春時節雨雪初停,赭紅霞光漸隱。此句以自然轉瞬之景喻陰陽交替的平衡。"霽"象征風雨后的澄澈,暗合"沖氣以為和"(《老子》),即陰陽二氣交融的和諧狀態。
風雨虛鐸,籟過洞簫
風雨敲響虛懸的鈴鐸,其聲如洞簫般空靈。以聲喻道。"虛鐸"之虛,呼應道家"大音希聲";"洞簫"之悠遠,象征調和后的余韻,似黃公望畫中墨色暈染的天空,以虛襯實。
三爵油油,毋餔其糟
三杯酒飲得從容,莫沉溺于糟粕。借酒道中庸。"油油"喻節制中的酣暢,如中醫"氣血沖和"——適度則通,過度則滯(《丹溪心法》)。反照繪畫需"淡而有味",忌浮艷。
舉之可見,求之已遙。
得非力致,失因意驕。
如彼五味,其法維調。
沖和之境可感,強求則逝;得失皆因心力,終如五味需調和。揭示沖和的辯證性——非技可強求,乃自然流露。如黃公望《九峰雪霽圖》"借地為雪":留白似無痕,實賴墨色濃淡的精準調和。道生萬物,以"沖氣"為陰陽調和之機。《九峰雪霽圖》的"留白"即"沖"的具象化。以淡墨烘染天空,托出雪山輪廓,虛空處反成生機流轉之域。如王原祁評:"實處轉松,奇中有淡,真趣乃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丹溪心法》)。氣血如畫中"氣脈":黃公望以篆籀筆法勾樹枝,圓健勁挺,似經脈暢通;王蒙密皴繁點,雖精微卻少舒朗,恰似"怫郁"之病。
從暮霞消散到筆底云山,"沖和"是萬物在動態中自尋平衡的本能:于道,為陰陽激蕩的生機;于身,為氣血周流的健旺;于藝,為黃公望雪景中"淡墨漬出琉璃界"的永恒寧靜。如詩末喻"五味"——至高法則是調和,而非獨崇一味。
飲之太和,平淡中出真趣也。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