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計劃向貿易伙伴發送關稅信函,170多個國家面臨壓力。特朗普這次的動作來得突然但并不意外。他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將向多個國家發送信函,告知這些國家美國即將實施的“對等關稅”稅率。
特朗普稱,發送信函比繼續談判“容易得多”,這番表態幾乎等同于提前宣布單方面行動的開始。按照他的說法,美國可能每天發出大約10封信函,目標覆蓋全球絕大多數貿易伙伴。這種大規模、高頻率的施壓手段,顯然是精心策劃的“最后通牒”。
特朗普(資料圖)
目前美國僅與英國和越南達成協議,英國接受10%的關稅,越南則同意20%的稅率。這兩個國家的讓步或許給了特朗普某種信心,讓他相信可以通過類似方式迫使更多國家妥協。但現實情況是,除了這兩個國家,其他國家尚未表現出任何接受美國條件的跡象。特朗普政府此前曾宣稱要在90天內與90個國家達成協議,如今期限已過,目標卻遠遠沒有實現。這種巨大的落差不僅暴露了美國談判策略的失敗,也讓特朗普更加傾向于直接動用關稅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這次將中國排除在外。更關鍵的是,近期中美經貿關系出現緩和跡象。美國先后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和C919發動機的禁令,這些舉動表明美方在經貿領域仍希望維持一定程度的合作。特朗普政府顯然清楚,與中國全面升級關稅戰的風險太大,美國經濟可能無法承受這種沖擊。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的態度則完全不同。他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與歐盟、日本等國家的談判進展緩慢,這些國家“缺米卻不買美國大米”的行為讓他非常不滿。以日本為例,特朗普威脅要對日本加征30%至35%的關稅,盡管美國此前設定的稅率只有24%。這種漫天要價的策略,實際上是想逼迫日本接受更苛刻的條件。日本媒體披露,特朗普在私下談判中曾表示愿意將關稅降至10%,但仍要求保留對汽車25%的高額關稅。這種“先抬價再打折”的手法,已經成為特朗普貿易談判的慣用套路。
特朗普(資料圖)
歐盟同樣面臨巨大壓力。特朗普政府認為歐洲國家在貿易問題上“占盡便宜”,尤其是農產品和工業品市場準入方面。美國此前已經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現在可能進一步擴大范圍。歐盟雖然多次表示準備反制,但在軍事和安全領域對美國的依賴,使其很難采取實質性對抗措施。這種不對稱的博弈關系,讓特朗普更加有恃無恐。
特朗普敢于如此強硬,背后有多重原因。美國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該法案的通過意味著美國政府將獲得更多財政空間,從而減輕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經濟壓力。特朗普政府可以借此對沖關稅戰引發的經濟衰退風險,這使得他在貿易問題上更加激進。
從特朗普的談判策略來看,他顯然更看重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合作。他對越南和英國的讓步并不滿意,認為這些國家應該支付更高的關稅。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可能會讓其他國家更加謹慎。畢竟,接受美國的高額關稅意味著犧牲本國產業競爭力,而拒絕則可能面臨更嚴厲的貿易報復。這種兩難境地讓許多國家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特朗普(資料圖)
國際社會的反應也值得關注。歐盟和日本雖然對特朗普的政策不滿,但由于經濟和軍事上的依賴,很難采取有效反制措施。印度、韓國等國家則選擇保持沉默,既不敢公開反對美國,也不愿輕易讓步。這種局面讓特朗普更加肆無忌憚,認為可以通過極限施壓達到目的。
然而,特朗普的策略并非沒有風險。大規模征收關稅必然會推高美國國內物價,影響消費者利益。同時,貿易伙伴的反制措施也可能對美國出口企業造成打擊。盡管“大而美法案”提供了一定的財政緩沖,但長期來看,關稅戰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