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義縣,有兩個整日沉醉于舞文弄墨的秀才,他們自恃腹有詩書,常以吟詩作對為樂。一日,兩人相約出城游玩。一路上談笑風生,欣賞著沿途的鄉村景致。
走著走著,遠遠瞧見一堵高大而古老的城墻,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這景象瞬間激發了二人的詩興。其中一個秀才眼睛一亮,率先吟道 :“ 遠看城墻鋸鋸齒。” 另一個秀才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一直走到接近城墻處,才靈機一動說道 :“ 近看城墻齒鋸鋸。”
隨后,二人轉進城門,剛才開口的秀才又慢悠悠地吟出一句 :“ 若把城墻倒過來。” 另一個秀才稍作停頓,緊接著接上 :“ 上頭不鋸鋸下頭鋸鋸。”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
他們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地方。只見此處有一爿熱鬧非凡的門面,人來人往,十分喧囂。二人好奇地湊到門前,只見墻上掛著一塊醒目牌子,上面赫然寫著“詩醫”二字。看到這兩個字,兩人心里暗暗覺得好笑,世間真是無奇不有,竟還有專門給詩“瞧病”的行當。兩人一商量,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干脆就把剛才作的詩拿給這位先生瞧瞧,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他們走進屋里,屋內擺放著幾條長凳,此時早已坐滿了前來修詩的人。只見一位老先生正專注地給每個人的詩作診斷毛病,那認真的模樣讓人不禁心生敬意。令人稱奇的是,每一首詩,老先生都能指出其中的問題,他口中念念有詞 :“ 大怒傷肝,宜舒肝理氣”“憂思傷脾,宜補脾益氣” 諸如此類妙語不斷 。
人群中,有個生性淘氣的人,心中打著鬼主意,想故意刁難一下這位詩醫先生,便把人家現成的經典之作搬了出來。輪到他時,便故意高聲念道 :“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念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著老先生,想看先生如何診治。
只見老先生神情沉穩,輕輕點了一下頭,說道 :“ 這詩不錯了。但功力還沒到家,是個虛癥,需用補劑。” 說完,拿起筆,在紙上揮毫寫道 :“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鄉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燭夜,貢生金榜題名時。” 眾人聽后,無不暗暗稱奇。原詩描繪的本就是人生四件高興之事,經老先生巧妙地在每句前加了兩個字,竟瞬間變成了令人喜悅到極致的四件事 。前幾句不必多說,單看這第四句,那平時沒什么學問,只能依靠花錢買個功名的貢生,若是能夠金榜題名,那喜悅之情簡直要讓人高興得發瘋,如此改動,老先生的高明可見一斑 。
緊接著,又聽一個人站起來念道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老先生依舊是不緊不慢地點點頭,評判道 :“ 這首詩也不錯,只是用力太過,鉆了牛角尖,此乃實癥,該用瀉劑。” 說罷,老先生提高聲音緩緩唱道 :“ 時節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眾人細細品味,這改動后的詩句,果然簡潔明快,韻味悠長 。
好不容易輪到這兩個秀才,他們迫不及待地一人一句將自己剛才作的詩遞了上去 :“ 遠看城墻鋸鋸齒,近看城墻齒鋸鋸,若把城墻倒過來,上頭不鋸鋸下頭鋸鋸。”
老先生剛聽完,頓時勃然大怒,眼中閃過凌厲的光芒,大聲喝令學徒 :“ 把這二人放倒,扒下褲子!” 說罷,自己迅速拿起兩帖狗皮膏藥,“啪啪”兩聲,分別精準地貼在了兩人的屁股中間 。
兩個秀才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不輕,忙不迭地大喊 :“ 我倆的詩……” 話還沒說完,老先生怒目圓睜,大聲怒喝一聲 :“ 不許放屁!”
這一出有趣的“詩醫”鬧劇,讓在場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則陷入沉思,這既是對“詩醫”精湛技藝的驚嘆,也是對那些附庸風雅卻缺乏真才實學之人的別樣調侃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久久回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