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小紅書首屆“身邊的寫作大賽”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博主“我戀禾谷”(即王玉珍)憑借作品《老伴兒的生平》獲得“歲月紀實獎”。
《老伴兒的生平》共14389個字,總計17章,王玉珍先耗時3天手寫內容,后用4天將錄音轉成文字、修改排版、發(fā)布。
“35年的歲月里,我們有一日三餐的不離不棄,有共同生活中產生的理解和默契,雖然也有分歧也有爭執(zhí),甚至吵架,但他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當命運的手術刀進行強行切割,那樣一種撕心裂肺的痛,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述……”這是《老伴兒的生平》中的詞句,寥寥數(shù)語,便將心中情思化形。
王玉珍的老伴兒在10年前離開了她。獨自生活的這些年,她心底的感情不斷發(fā)酵,流淌在血液里的思念,一旦找到出口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01
我想為他提筆而書
在人生的道路上,王玉珍始終懷揣著進取之心。1955年,她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75年,她被保送中專,畢業(yè)后沒有停歇腳步,自學考上大專和本科。她坦言小時候在農村,沒有機會讀文學作品,長大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書籍后,發(fā)現(xiàn)自己對文學有著天然的“饑渴感”。
“我閱讀《四世同堂》等書籍時廢寢忘食。工作沒時間看書,我就聽書。”正是這樣的日積月累,讓王玉珍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
2015年2月,王玉珍的老伴兒離開了人世,對她是個沉重的打擊,“家里的家具是他做的,穿的衣服是他買給我的……生活的每個地方,都有他的影子,我很難不去想他?!?/strong>王玉珍的兒女們在北京工作,想把她接到身邊照顧,但她不愿離開,選擇一個人在唐山生活。
2023年年初,侄女幫王玉珍注冊小紅書賬號。起初,她只在小紅書上學做飯,后偶然刷到一位圖文博主的筆記,深受觸動:“他們寫得挺好,我也想試試。”
同年5月,王玉珍更新了第一篇文章《感激母親》收獲600觀看量,很受鼓舞。此后她筆耕不輟,每天堅持寫兩三個小時,除了生病住院期間沒有斷更過。如今她已上傳了416篇筆記。“寫作能讓我靜下心來,更從容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p>
“在我的記憶里,老伴兒活得像一道光,赤橙黃綠、活蹦亂跳、熱氣騰騰?!?/strong>這是王玉珍寫的一句話,是她心底汩汩流淌情感的凝萃。
“《老伴兒的生平》寫得很順,過往的事情就在眼前,無需反復去想,情感自然而然就隨文字傾瀉而出?!睘榘盐恼聦懞茫跤裾鋱猿置刻炜磿?,“盡管水平有限,但想到是為他而寫,我就有動力”。
對于新鮮事物,王玉珍接受度很高,為能順利發(fā)表文章,她積極學習使用手機各項功能。她說:“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對生活的追求也不相同,無論是跳廣場舞,還是寫文章,能隨喜好活著便很可貴?!?/p>
02
幸福是寫作的源泉
王玉珍細膩的文字背后,是老伴兒徐大成幾十年如一日的深情陪伴。他們相識于1980年4月,在那個年代,找對象講究選勤快、踏實、健壯的人,徐大成全身上下都符合“標準”,兩人便開始交往。徐大成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會吹口琴,喜歡唱歌,還會與我談論小說,評價電影橋段。他還喜歡畫畫,有空兒了就會畫”。
因徐大成年長王玉珍8歲,她平時喚他“老大”。戀愛時,兩人的家相距50多公里,每到周末早上,他會騎著二八自行車,風塵仆仆地趕到她家,進門后顧不上喝水便開始幫忙干活兒,晚上再離開。
不能見面時,兩人靠寫信交流,“我們寫的信占了我大半個抽屜”。每一封信都被王玉珍仔細收藏著,后來卻被家人不小心當成廢紙賣掉,好在幸福的婚后生活,漸漸沖淡了她心中的遺憾。
王玉珍的每個生日,徐大成都會提前準備禮物。“送我第一枚戒指的時候,唐山還沒有首飾店,只能私人定制。他覺得私人定制的首飾樣子不洋氣,便托人從香港代買了一枚戒指”。
相較于徐大成精心挑選的禮物,王玉珍送的禮物更追求實用?!八驗楣ぷ鳎枰D晁奶幈疾?,特別費鞋,我會送他品質好的鞋,讓他穿起來不累腳。”
比起禮物,徐大成更喜歡王玉珍的文字。她在給他的一封信里寫道:“我面前有條小河,河里有魚兒,樹上還有鳥兒,沉浸其中的感覺真好,但如果你能在我身邊,就更好了?!边@是他們戀愛的“小情調”,更是他們婚姻的幸福之道,“老夫老妻之間需要互相哄著對方,他送我禮物,我撒嬌哄他”。
王玉珍最珍視的是徐大成沒有送出手的生日禮物,“老伴兒去世后,我整理他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對黃金耳環(huán),是明代金掐絲工藝制作的,旁邊的字條上備注著5月7日,正是我的生日”。老伴兒雖然已經(jīng)離開了,但那樸實又深厚的愛沒有消散,一直環(huán)抱著她。
03
她的人生并不設限
得知《老伴兒的生平》入圍“身邊的寫作大賽”后,王玉珍感覺很欣慰。參加頒獎活動前,她在小紅書上發(fā)布“聽勸!領獎穿哪件?”的筆記,得到萬千網(wǎng)友回應。
頒獎那天,她特意按照網(wǎng)友建議進行穿搭——襯衣配毛坎肩,外搭一件羽絨服。羽絨服是老伴兒在2013年送她的禮物,毛坎肩是她和老伴兒的“情侶裝”。
“這兩件衣服我珍藏了10年,一直不舍得穿。老伴兒走的那天穿著他那件毛坎肩,所以我準備把自己那件毛坎肩留作壽衣?!鳖C獎現(xiàn)場,王玉珍的這些話感動了無數(shù)人。網(wǎng)友留言稱:“她只字不提愛,但字字都是愛,看哭了……”
網(wǎng)友很喜歡在王玉珍的作品評論區(qū)互動。《我和老伴兒的生平》自更新以來,評論區(qū)非常熱鬧:“誰說文字無聲,這思念明明就如雷貫耳”“思念如馬,自別離,未停蹄”……王玉珍非常珍視網(wǎng)友的留言:“我很感激大家,每一條評論我都看過,但我沒有一一回復,因為還不太擅長操作手機?!?/p>
對于王玉珍而言,作品能在“身邊的寫作大賽”中獲獎,象征著人生新階段的開啟,她說:“獲獎那天是我余生‘最年輕’的一天,文字讓我再活一回!我的故事才剛開始!”她原以為自己不會再有夢想,如今眾多讀者關注她的文章,讓她心中燃起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
“未來我計劃寫一篇長點兒的文章,預計字數(shù)要超10萬。”談及具體內容,她坦言還是會聚焦“柴米油鹽醬醋茶、閨女兒子老鄉(xiāng)親”的人間真情。
又是一年,王玉珍靜坐在桌前,繼續(xù)追逐她的文學夢。偶爾也會停下筆,看看窗外的草長鶯飛,同樣的那抹草色,寫滿了她與老伴兒的相識與離別。回憶如影隨形,思念更深更重,化為筆尖點墨,輕跳起舞,這不是她的“獨奏”,而是他們“愛的和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