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絲綢之路——楊曉陽絲路四十年美術創作暨文獻展(上海)”在上海海派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藝術家楊曉陽四十載藝術生涯的深情回眸,通過600余幅作品,帶領觀眾縱橫觀覽藝術家物我兩忘藝術精神的具象表達。
楊曉陽是劉文西開創的“黃土畫派”的繼承者與開拓者,他不僅繼承了“黃土畫派”的醇厚筆墨,更將其與中國傳統的圖像視覺及西方當代的多元構成相融合,形成獨特的視覺樣式。40年來,他始終圍繞“絲綢之路”這一主題進行著鍥而不舍的藝術創作,用畫筆展現“絲綢之路”沿線特別是陜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的鄉土民俗和自然風貌。
本次展覽設計了主題探索、丹青意蘊、生活寫生、水墨精神四大板塊,讓觀眾從藝術視角全面理解“絲綢之路”所承載的文明交融共建的偉大歷史。其2025年新作《絲綢之路·人來人往》系列在上海首次亮相,打破了時間、空間、地理維度的跨度,沖擊了一切民族與地域的局限,釋放創作自由度,以超尺幅的水墨裝置重構了絲路人文圖譜。現場巨幅作品環繞展廳,無論是主題探索中《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的解構性的視覺沖擊,還是《苦水社火》細密繁雜的民俗氣象、生活寫生中一組組截然不同的城市描繪,均表露出其扎根文化而訴諸新語的藝術哲學。
此外,展館布置設計了畫作布局,從一樓兩個展廳中寫實與寫意的轉化,到二樓展廳煥然一新的水墨精神的描繪,從早期目標明確的構思,到后期無意識的自然表達,始終圍繞著“絲綢之路”這一文化概念而持續展開。在這一主題上,楊曉陽創作觀念的革新、創作工具的改變、創作角度的變幻,他的創作一直是以“沖擊極限的犧牲者”的先知姿態平衡著傳承與突破的藝術循環。
展覽開幕式上,楊曉陽精心挑選了作品《松風圖》《母子情深》作品捐贈給上海海派藝術館。這不僅是一份代表友誼長存的珍貴禮物,也對海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重要意義。此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31日。
(海派藝術館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