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
雋逸風華——陜西當代寫意油畫作品展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協辦單位:
陜西省寫意油畫研究會
開幕時間:
2025年7月8日15:00
開幕地點: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三樓1展廳
展覽日期:
2025年7月8日至7月23日
展覽地點: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西安市長安北路14號)
展覽場地: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三樓1-4展廳
活動名稱:
陜西當代寫意油畫作品展
開幕暨作品分享會
分享會主題:
陜西當代寫意油畫的在地根性及延展性
活動時間:
2025年7月8日15:00
活動場地: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三樓1展廳
01
展覽前言
Preface
黃土高原的蒼莽溝壑與秦嶺的蔥郁生靈,孕育了陜西油畫獨特的寫意基因。這片周秦漢唐文明厚土,既賦予藝術家沉雄的歷史自覺,亦激蕩著對當代精神的求索熱忱。本次展覽匯聚38位本土畫家138幅油畫力作,以奔涌的油彩為媒介,在具象與抽象、物象與心象的辯證中,構建起一座貫通三秦風骨與東方美學的橋梁。
陜西寫意油畫的“雋逸”品格,在三重維度中灼灼生輝:一曰“土魂”。畫家以刮刀為犁,在畫布上深耕黃土文明的集體記憶。藝術家筆下高原的渾樸肌理、大秦嶺的蒼翠雄渾、窯洞光影的抒情捕捉,皆將地理印記升華為精神圖騰——那赭石與土黃交織的層疊筆觸,既是大地血脈的僨張,亦是民族根性的圖騰。二曰“墨韻”。新生一代油畫家以油彩化作書法飛白,將山水意境熔鑄于色彩交響,在亞麻布上演繹“氣韻生動”的當代轉譯。顏料流淌的偶然性與筆勢提按的掌控力相激相生,使西方油畫的物質性與中國寫意的虛空觀達成詩意共振。三曰“時痕”。新生代畫家以實驗精神拓疆,解構傳統民居的幾何構成,在礦物顏料中發掘秦嶺生態的隱喻,用象征符號重構城市化進程中的身份迷思。這些探索印證著寫意精神非固守傳統的標本,而是不斷裂變的活體基因。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將部分作品無償捐贈給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語言的精粹呈現,更是畫家對文化反哺的集體踐行,使展覽超越審美體驗升華為一場社會美育的盛舉。
從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宣言,到今日寫意油畫對本土語境的當代表達,陜西藝術家始終在全球視野與在地根性的張力間尋找支點。本次展覽既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回望,亦是對未來可能的熾熱眺望。當您漫步展廳,或可聆聽畫布間的多重對話:刀鋒與色彩的角力,物象與心緒的糾纏,個體才情與集體精神的共鳴。
我們期待觀者在此開啟一場超越時空的視覺詩旅——那里有高原的風呼嘯而過,有文明的星河傾瀉入懷。
02
參展畫家:
(38人)
董文通
孫曉明
馮曉宏
李建安
岳 龍
王肖霏
張炳林
劉曉軍
楊晨曦
張江源
宋延龍
尉艷麗
王 峰
薛 超
謝少飛
周 偉
雒 峰
王 康
薛海慧
馮 峰
劉文文
劉 英
崔博雅
張軍濤
史 文
劉 軍
黃海林
趙 佳
韓博群
劉友朋
孫曉娟
馬國馨
馬 健
李東旭
廖偉芳
張會萍
范豪杰
許 華
03
部分展覽作品
董文通 《碧水仙叢No.2》 200×160cm 2008年
孫曉明 《秋山蔦看》 80×60cm 2019年
馮曉宏 《印象·托斯卡納 1》 105×75cm 2024年
李建安 《一時No.30》 90×110cm 2019年
岳龍 《運動場》 160×140cm 2017年
王肖霏 《古驥憶風華》 80×100cm 2024年
張炳林《長安頌系列五》 120×180cm 2024年
劉曉軍 《鄉愁》 69×45cm 2025年
楊晨曦 《東拉河之二》 60×80cm 2025年
張江源 《山映斜陽》 80×100cm 2020年
責任編輯:高 苗
微信制作:武博雯
審核:馬衛民
歡迎關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9:00-17:00 (周一閉館)
微信號: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微博:@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官網:www.sxpam.com.cn
乘坐地鐵2號線至體育場站下車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專線等
至省體育場站下車
向西走300米到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 END -
收藏|展覽|投稿
微信:artgeya
郵箱:artgeya@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