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酷暑,蟬鳴聒噪,當許多人選擇避暑休憩時,南陽理工學院電子信息學科研究院的實驗室里卻涌動著別樣的科研激情。依托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南陽理工學院省示范校建設專項研究項目,王豫峰教學團隊深入開展研究性教學研究與實踐,目前已取得系列成果并積極推廣應用。在此背景下,一支由40余名本科生組成的團隊,主動放棄安逸的假期,投身一場為期6周的“智能計算”公益訓練營,在汗水與代碼的交織中錘煉創新能力,探索科研前沿。
此次暑期訓練營正是學校深化“研究性教學”改革、激活“研究性社團”活力的重要實踐之一。營期內,學生們在導師帶領下,聚焦智能計算領域前沿課題,通過高強度項目實操與協作攻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實驗室里鍵盤敲擊聲不絕于耳,討論聲此起彼伏,成為夏日校園里一道獨特的奮進風景線。
這份執著與付出,最終在權威競賽舞臺上收獲了耀眼回響。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校大學生計算機競賽指數(本科,2025版)》中,南陽理工學院憑借學生們的優異表現強勢攀升,榮膺B+評級,躋身全國本科院校前6%-12%行列,更與河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比肩,共列全省第3名!與此同時,在《普通高校大學生機器人競賽指數(本科,2025版)》中,學校同樣表現亮眼,獲評B檔次,位居全國前12%-18%,與安陽工學院攜手并列全省第5名。
“訓練營的日子很苦,酷熱難耐,挑戰不斷,但看著親手設計的模型跑出結果,那種滿足感無可替代。”一位參營學生坦言,這段經歷極大提升了他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韌性。作為本次訓練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王豫峰副教授對此深有感觸:“這個夏天,我們親眼見證了同學們的蛻變。他們主動放棄休息,頂著酷暑,一遍遍調試代碼、驗證算法、搭建模型,常常奮戰到深夜。這種對科學研究的純粹熱愛和迎難而上的韌勁,是最打動我的地方。訓練營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錘煉了‘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和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看到他們在全國性競賽指數排名中為學校贏得榮譽,我們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這份成績,是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書寫的青春答卷。”
這個夏天,南陽理工學院的學子們用代碼編織夢想,以汗水澆灌創新。他們在競賽榜單上的躍升,不僅鐫刻著個人的成長,更昭示著學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蓬勃的生命力。科研之路雖無坦途,但這份盛夏孕育的碩果,已然照亮了未來征途的方向。(作者 王豫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