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抵達新加坡。此行是英國主導的“高桅行動”的一部分,標志著時隔四年,英國再次向亞太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在地區和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背景下,這一行動引發關注。不過,與四年前相比,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發生很大變化。英國此次部署被指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感”,恐將進一步攪動地區局勢。
英國航母(資料圖)
英國海軍這次出動“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主要就是參加美軍和其他國家的軍事演習,出發前還揚言“要穿越臺灣海峽”,聽起來像是重振“日不落帝國”的榮光,結果一看陣容立馬露了底。航母上搭的24架F-35B有一半是美國借的,護航艦隊也是七拼八湊,靠西班牙、挪威來海軍也湊數,怎么看都不像是準備打硬仗的隊伍,當然英國海軍這次原本就是聯合演習,此前英國媒體還揚言:一艘“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能壓制中國雙航母,但這次英國皇家海軍可謂是丟盡了臉。
明明已經來到了南海門口,卻偃旗息鼓,使不少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既然專程東進到這里,面對近來中菲南沙對峙的敏感時間點,如果想著展現一把肌肉,無論是靠泊馬尼拉還是稍作巡航,本該是給盟友提氣的好機會。但令人納悶的是,英國艦隊連聲招呼也沒打,就這么悄無聲息地繞開了熱點區域。更有意思的是,在“威爾士親王”號訪問新加坡期間,中國自己的山東艦航母剛好結束太平洋訓練回到南海,此刻正停靠香港。面對這樣一個“偶遇”窗口,英方選擇掉頭離開。
對于英軍航母戰斗群臨時變更計劃,英國軍方消息人士對外宣稱是為了“不刺激”中國。但這種說法非但沒有平息外界的質疑,反而引來了英媒的冷嘲熱諷。英媒毫不留情地指出,這是皇家海軍的“恥辱時刻”。在英國的社交媒體上,民眾也紛紛表達不滿,“皇家海軍又愛玩又菜,沒那個本事就不要去別人家門口搞事”這類評論隨處可見。更讓英國政府顏面無光的是,“威爾士親王”號赴澳大利亞參加完多國聯合演習后,8月前往日本訪問時,可能還會繞開南海,改由經菲律賓海完成行程。
英國航母(資料圖)
這說明英國在國際關系中,雖然想跟著美國反華,但自身實力有限,根本無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風險。一旦遇到中國這樣強大的對手,就只能選擇退縮,避免引火燒身。這其實也反映出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只能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對于英軍航母的這一系列操作,外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英國這是明智之舉,畢竟和中國海軍對抗沒有好下場,及時退縮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但也有人覺得英國太慫了,連進入南海的勇氣都沒有,實在是有損大國形象。
從大的戰略格局來看,這件事反映的是整個西方"圍堵中國"策略的現實困境。嘴上說得硬氣,實際行動卻畏首畏尾。連英國這樣的傳統海軍強國都在南海面前"掉頭",其他國家還敢輕易跟進嗎?菲律賓最近一直在南海問題上蹦跶得很歡,還指望著英美來給自己撐腰。結果英國航母到了家門口都不敢進來,這讓馬科斯政府情何以堪?這種"怕了"其實反映了一個更大的問題:西方對中國實力增長的認知,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英國航母(資料圖)
這次“威爾士親王”號的亞太之旅,為英國敲響了一記現實警鐘:舊日帝國光環已經模糊,不能再靠姿態獲取國際影響力。當下的世界秩序講究實力與內功,不是一兩艘航母繞行就能左右局勢的。無論英國愿不愿意承認,身處日益激烈的中美博弈風暴之下,“量力而行”已是不得不做出的理性選擇,也注定英軍那些象征主義的動作很難再掀起什么風浪。真正的強者,靠實力說話,而不是靠走秀博取掌聲。在風頭浪尖的時候能看清自己的定位與邊界,或許比盲目逞能更值得尊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