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勢再度緊張!就在中國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后不到24小時,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便駛入南海,意圖明顯——為菲方親美勢力撐腰。這一連串動作背后,是中菲博弈的升級,還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又一次軍事威懾?
中方制裁托倫蒂諾,精準打擊菲親美勢力
7月1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這是自2023年中菲關系惡化以來,中國首次將菲律賓高層官員列入制裁名單。托倫蒂諾并非普通政客,他是菲律賓“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的核心推動者,這兩部法案試圖以國內立法形式非法侵占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嚴重侵犯中國主權。
馬科斯(資料圖)
更惡劣的是,托倫蒂諾多次散布“中國干涉菲選舉”“中國間諜活動”等謠言,煽動反華情緒,甚至在中期選舉期間呼吁菲律賓漁民與中國海警對抗,企圖制造流血事件。然而,他的政治投機最終失敗,在5月的中期選舉中連任失敗,成為“政治棄子”。中國選擇此時制裁他,既是對其惡劣行徑的回應,也是對菲親美勢力的警告——誰挑釁中國,誰就要付出代價。
美航母“巧合”現身南海,戰略威懾意圖明顯
就在中方宣布制裁托倫蒂諾后不到24小時,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駛入南海,停靠菲律賓馬尼拉港。這艘航母剛結束在日本橫須賀基地的部署,隨即展開夏季巡航,并在南海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和英國等美國盟友的外交官會面。
美國此舉絕非偶然。當前,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動作不斷——6月20日,菲公務船“3006號”強闖黃巖島海域;同月,菲外長馬納羅簽署決議,試圖將南沙131個未命名島嶼“菲律賓化”。美國的軍事存在,顯然是為了給菲方壯膽,同時向中國施壓。
“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資料圖)
菲律賓政局動蕩,馬科斯政府內外交困
托倫蒂諾的失勢,折射出菲律賓國內政治的微妙變化。5月中期選舉后,菲律賓政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馬科斯家族雖掌握政府主導權,但在參議院席位大幅縮水,需依賴其他派系支持法案;
?杜特爾特家族強勢回歸,5名盟友進入參議院,莎拉民調支持率高于馬科斯,有望在2028年大選翻盤;
?反對派聯盟(阿基諾家族等)雖勢力較弱,但在地緣外交上傾向親美。
托倫蒂諾作為馬科斯盟友,其政治生涯終結標志著菲親美派受挫。更棘手的是,馬科斯家族被曝多年前在香港涉嫌350噸黃金洗錢,若調查深入,可能影響2028年大選,甚至導致家族政治崩盤。
南海(資料圖)
中國的戰略定力:制裁只是開始?
中方此次制裁僅針對托倫蒂諾個人,而非菲現任政府,既避免激化矛盾,又為未來升級制裁預留空間。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菲貿易額同比增長12%,中國對菲投資存量超200億美元,說明制裁并未影響雙邊經貿合作。
然而,若菲方繼續挑釁,中方可能擴大制裁范圍。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杜蘭所言,中國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對敵意挑釁零容忍”。
結語:南海博弈,誰才是贏家?
美國的軍事介入短期或能助長菲方氣焰,但長期看,菲律賓若繼續充當大國博弈棋子,只會損害自身利益。中國已展現強硬姿態,而菲國內政治動蕩也令馬科斯政府騎虎難下。南海的和平穩定,最終取決于菲方能否認清現實,停止為反華勢力“火中取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