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在嗎”啥情況?以為朋友熱心腸;
趕緊回條謝謝你,沒想活動要我捧場;
東家西家都要買,就算地主也無余糧;
生意本就不好做,你要我要心發慌;
經營不是道德綁架,人間正道是滄桑。
最近幾個月,尤其自 6 月起,筆者頻繁收到一些四五年未聯系的修理廠發來的微信 “在嗎”,從最初偶爾收到,到如今每天兩三條,令人不堪其擾。這也反映出為爭奪流量,修理廠已經絞盡腦汁。
起初不想多言,但一次吐槽的朋友圈引發眾多好友留言共鳴,于是決定寫文章剖析此類行為利弊,希望幫助更多門店少踩營銷的“坑”。
首先要確定一點,做活動相比內部的管理更輕松,也更容易看到成效,畢竟有誰對唾手可得的一筆錢選擇忽視呢?
毋庸置疑,生意難做,門店需要經常通過營銷活動鎖住客戶的優先消費權。
只是,正確的營銷活動是雪中送炭,可以絕處逢生;不成功的活動則適得其反,使門店陷入困境。
01、四大“自殺式”營銷值得警惕
營銷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客戶的消費,但作死的營銷不但沒辦法促進客戶的消費,相反還會阻礙客戶的購買,若問哪些營銷活動是作死的行為,我認為有如下4個:
第一:群發“在嗎”
供應商推動門店做活動,本質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生意經——貨出倉、款到手即告勝利,至于修理廠能否消化庫存、留住客戶?他們漠不關心。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經營不下去的汽修廠到處都是。因此,他們幫門店做活動肯定是現在怎么有效怎么來,長期經營本就不在考量范圍內。
更諷刺的是,有些活動本就是為“跑路”量身定制:老板收完款便卷閘走人,何談未來?
當下,不少供應商通常以私域運營、激活客戶等高大上的字樣刺激修理廠本已焦慮的神經,但真實的私域運營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如果這個度掌握不好,你的微信好友要么屏蔽你,要么刪掉你,更有甚者客戶都不會再來了。
不然,那些經營情況良好的汽修廠的新客從何而來?
誰的新歡不是別人的舊愛?如果這些個經營不善的老板不作,老客戶一般不會輕易離開,除非無法忍受。
而對于一些連朋友圈都不怎么堅持發的夫妻店來說,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培訓,想掌握私域運營的復雜分寸?無異于逼旱鴨子橫渡長江。
第二:道德綁架車主
所謂道德綁架,就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得可憐兮兮,仿佛訴說自己多么不容易,希望看到視頻的車主可憐可憐我,賞口飯吃。
我有一個合作門店老板拍過這樣一個視頻,只有十幾秒,我看到后趕緊讓他刪掉了,在車主看來,既然我的到來會讓你又累又不掙錢,那我干脆不來不就行了。
正確的做法是遵從吸引力法則,如同“物以類聚”,你關注什么、相信什么,就會更多地感知和吸引到什么。
例如,持續關注積極目標的人,可能更易發現實現目標的機會;長期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的人,可能會放大生活中的挫折,由于人本能的逃避負面的情緒,自然不產生同理心,感嘆生活不易只能感動自己,無法感動客戶的同時反而還會加速客戶的遠離。
只有在社交媒體上要保持積極樂觀和自信,客戶才會靠近你,也只有正面的情緒價值才能與客戶建立信任,吸引客戶前來消費。
第三:充值鎖客
充值的作用有兩個:第一是向客戶借一筆錢來應急,第二是鎖定客戶的優先消費權。邏輯在以前是成立的,就算你經營不善拉門跑了,頂多算是經濟糾紛,算不得大事。
但2018年后在會計法中改成了合同負債,合同負債有兩個重點:第一是不能設定有效期,只要客戶在你這里有充值,無論什么時候都有效;
第二什么時候客戶不滿意了想退款你就得退;并且,一旦有糾紛就是合同欺詐,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而不是以前的民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合同欺詐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比如有人以虛構的項目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對方大量預付款后逃匿,若騙取金額達到合同詐騙罪中關于數額較大、巨大或特別巨大的標準,將面臨相應刑罰。
正確的做法是通過套餐卡鎖客,并且最好是一年期的項目套餐卡,項目套餐卡可以設計時間,時間過了,只要簽好合同,可以不用退款。
這樣不但可以鎖定客戶的優先消費權,還能促使客戶復購消費,避開了充值卡的潛在風險。
第四:狂炫“高端設備”
自去年高端設備采購熱潮興起以來,部分門店陷入"硬件決定論"陷阱:動輒數十萬采購進口設備,試圖通過營造"高端"形象提升服務溢價。這種投資邏輯看似合理,實則存在根本性認知偏差。
以餐飲業類比可窺見問題本質:去一家餐館吃飯,發現菜單上的菜品都要比同行貴一倍,餐館老板強調“我們的鍋是安利皇后的,刀具是德國雙立人的,灶臺是鈦合金的”,反正工具上投入不少,只字不提食材是否新鮮,廚師炒菜技術好不好,呢么你是否愿意為一倍的溢價買單?
同理,車主為維修保養支付溢價的核心訴求始終聚焦于"三好原則"——正品配件質量保障、技師專業水準、服務響應效率。高端設備僅是保障維修質量的基礎條件,而非客戶價值感知的決勝因素。
高端設備熱潮更隱藏著雙重風險:
其一,汽后市場疑難故障占比不高,過度依賴"技術壁壘"營銷將導致客源斷層;
其二,當流量獲取成本攀升時,重資產投入形成的成本結構終將壓垮盈利模型。
本質而言,設備升級應定位于服務效率工具而非營銷噱頭。
02、真正的私域運營沒有捷徑可走
光怪陸離的亂象背后,隱藏著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大多數認知維度低的汽修廠就沒把車主的錢當作錢,只當作營業額,從來沒考慮過車主這個錢花的值不值,劃不劃算。
在正值維修期的車輛已處于縮量市場的現在,新增的小白車主越來越少,門店的營銷應始終圍繞兩件事來做:第一是防止自己的客戶被別人搶走;第二是如何搶走對手的高價值客戶。
防止自己的客戶被別人搶走靠私域運營來實現,而私域運營遠不是群發“在嗎”、找客戶伸手要錢那么簡單,而是需要一個系統化的體系,簡單來說要做好4個環節——預約、跟蹤、召回、回訪。
看上去很簡單,但每一個都需要一堆的前提條件和技巧,而且需要持續地堅持和人力投入,不過,只要做好了,回報是巨大的。
以筆者輔導的一家門店為例,該店曾因缺乏客戶運營規則和流程,導致客戶流失嚴重。通過數據梳理發現,每月一年未進店的客戶多達200多個,而新客戶每月僅有60多個,客戶數量已經嚴重的入不敷出。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制定并實施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經過三個月的沉淀與努力,門店6月份除了產值增長了10多萬之外,老客戶帶新客戶的數據從60多個增長至140多個,客戶不滿從每月10多起降至3起,進店臺次上漲了100多臺。
這一案例也充分地說明,汽服的競爭還在處于非常低的維度,修理廠只要做好客戶運營就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戰果。
可以預見的是,假以時日該門店將效率和客戶體驗繼續加強,加上輔以合適的自媒體運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中國的車主實際上非常樸素,你只需要比過去有持續不斷的提升,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切身為他的利益哪怕多想一點點,他都會給你全力的支持。
可惜的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大多數將要倒閉的門店,都只想走捷徑;而捷徑,被無數次的證明都是絕路。共勉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