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防沙治沙區,沙海起伏,機械轟鳴,隨著治沙工人將最后一個草方格鋪設完成,一條全長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帶全線閉合,標志著阿拉善盟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工程全面合龍,創造了該盟40多年防沙治沙的新奇跡。
用無人機從高空俯瞰,這道總長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帶甚是壯觀,猶如一條蜿蜒的“綠色長城”,橫臥在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邊緣,將黃沙牢牢鎖住,全面遏制了三大沙漠蔓延匯合“握手”之勢。
“沙漠的沙層含水量極低,傳統植樹種草方式在這里難成活,我們采用扎草方格治沙技術,先穩住流沙,再種植梭梭等耐旱植被進行生物固沙,形成立體治沙的防護體系。”阿拉善右旗林業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林業正高級工程師張有擁告訴記者。
阿拉善盟地處我國西北部,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盤踞于此,總面積達9.47萬平方公里,占當地國土面積的35.07%,占內蒙古自治區沙漠總面積的83.04%,是我國荒漠化程度最高、治理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為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匯合,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眾連續40多年在大漠戈壁植樹造林種草,累計防沙治沙近1億畝。其中2024年,該盟全面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用1年時間完成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兩年治理任務,全年完成治沙551.65萬畝,在三大沙漠邊緣構筑起一道“綠色防線”,形成“合圍”之勢。
今年,阿拉善盟為了徹底鎖住三大沙漠“握手”之勢,于2月28日全面吹響了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全面合龍沖鋒號。歷時近5個月,在全盟干部群眾的全力以赴、合力攻堅下,在歷年治理基礎上,將最后431公里的林草鎖邊帶缺口順利補齊,如今,一道總長約1856公里的“綠色長城”傲然挺立在祖國北疆。
“此次431公里空白區防沙阻沙帶實現三大沙漠鎖邊合龍,只是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階段性成果,我們要持續鞏固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建設,實施生物治沙、工程固沙、林草濕保護修復,保護好公路線、河岸線,為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態安全保障。”阿拉善盟林業和草原局林草工程師海蓮說。(內蒙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