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烏蘭布統草原上,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身著絳紅蒙古袍、頭戴孔雀藍頂飾的牧民姑娘們策馬而來,衣袂翻飛間,銀飾與刺繡交相輝映,引得游客陣陣驚呼。如今,承載著千年游牧文明的蒙古族服飾,正以“流動的文化遺產”之姿,成為克什克騰旗草原旅游的“靚麗名片”,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煥發新生。
一針一線:織就草原文明的活態傳承
克什克騰旗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余脈的交匯地帶,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蒙古族服飾作為游牧文明的物質載體,從材質選擇到工藝細節,皆鐫刻著草原兒女的生存智慧。
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草原,姑娘正在向游客展示蒙古族服飾。(李富 端木 攝)
“過去,牧民的袍子要用老羊皮,毛朝里防風雪,面兒上繡云紋寓意吉祥;頭飾的珊瑚、綠松石,既是裝飾也是家產。”在經棚鎮的蒙古族服飾工坊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烏云其其格指尖翻飛,正在為一件新娘袍縫制盤金繡紋樣。從事服飾制作40余年的她,見證了蒙古族服飾從“生存必需”到“文化符號”的轉變,“現在年輕人結婚、那達慕大會,都要定制傳統服飾,一件好的袍子要繡上百種紋樣,得花三四個月。”
這種對工藝的堅守,讓克什克騰旗的蒙古族服飾保留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克什克騰部的蒙古袍多以深紅、寶藍為主色調,鑲邊采用“回紋”“盤腸紋”等吉祥紋樣;女性頭飾“孛額”(蒙古族婦女頭飾)的頂飾高聳,綴滿珍珠、瑪瑙,行走時珠翠叮當,盡顯草原女性的華貴與靈動。
文旅融合:讓千年服飾“活”在當下
清晨6點,達里湖景區的服飾租賃點已經排起長隊。來自上海的游客陳小姐正對著鏡子調整頭飾:“昨晚刷到草原旅拍視頻就心動了,穿上蒙古袍站在湖邊,感覺自己就是草原的一部分。”
克什克騰旗文旅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旗接待游客680萬人次,其中35%的游客參與過蒙古族服飾體驗項目,帶動旅游綜合收入突破85億元。從“靜態展示”到“沉浸式體驗”,當地正通過三大路徑激活服飾的旅游價值。
場景化體驗成為核心吸引力。在烏蘭布統草原的影視基地,游客可租賃不同部落的服飾,在“將軍泡子”“公主湖”等景點復刻《還珠格格》《狼圖騰》的經典場景;達里湖冬捕節上,身著傳統皮袍的牧民載歌載舞,向游客展示“祭湖·醒網”儀式,服飾與民俗的結合讓文化體驗更具感染力。
節慶IP持續放大影響力。每年8月的“克什克騰蒙古族服飾文化節”已連續舉辦12屆,2024年吸引了中蒙俄三國的200余支隊伍參賽。其中“千人服飾巡游”環節,牧民們身著祖輩傳下的古董袍、現代設計師改良的時尚款,從經棚鎮主街綿延至草原深處,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現象級”話題。
產業延伸拓寬致富路徑。經棚鎮的“草原繡娘”合作社吸納了200余名牧民婦女,她們制作的刺繡手帕、蒙古靴鑰匙扣等文創產品,通過景區門店和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年產值超2000萬元。“以前靠放牧,現在靠手藝,每月能掙5000多塊。”繡娘薩仁高娃笑著展示剛完成的“云紋荷包”。
守正創新: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
在克什克騰旗的服飾工坊里,傳統紋樣正與現代設計碰撞出新火花。年輕設計師將草原星空、火山巖紋理等元素融入刺繡,推出的“克什克騰印象”系列服飾,在國際時裝周上驚艷亮相;當地企業與高校合作開發的“智能溫控蒙古袍”,內置碳纖維發熱片,既保留傳統版型,又解決了冬季保暖難題,成為北方冬季旅游的爆款單品。
政府的政策扶持為產業發展注入動力。克什克騰旗文旅部門聯合電商平臺開展“草原服飾帶貨節”,線上銷售額實現突破。還在開發‘服飾+研學’產品,讓孩子們在縫制迷你蒙古帽的過程中,了解游牧文明的智慧。
游客說: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戴上‘孛額’的瞬間,突然理解了蒙古族女性的驕傲。”來自深圳的游客林女士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的旅拍vlog,視頻里她身著祖母綠蒙古袍,在達達線公路上奔跑,裙擺飛揚間,銀飾與藍天相映成趣。這條vlog收獲了數萬點贊,不少網友留言詢問“這是哪里?怎么體驗?”
這種“文化共情”正是克什克騰旗想要傳遞的旅游內核。在白音敖包的沙地云杉林里,游客們跟著傳承人學習用植物染制作布料;在熱水塘鎮的溫泉酒店,“蒙古袍主題客房”提供從浴袍到睡衣的全套民族風用品……服飾不再是“拍照道具”,而是打開文化之門的鑰匙。
未來:讓草原美學走向更廣闊舞臺
站在阿斯哈圖石林的觀景臺上,一名服飾設計師望著遠處的服飾展演隊伍,眼神里滿是期待:“明年,我們要建一座蒙古族服飾博物館,把最老的古董袍、最新的設計款都展示出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服飾里有草原的歷史和未來。”
克什克騰旗的文旅藍圖中,蒙古族服飾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打造“中國草原服飾之都”,建設集設計、生產、展示、體驗于一體的產業園區;開發“服飾主題自駕游”,串聯草原、石林、溫泉等景點;推動蒙古族服飾走進國際時裝周、文創展會,讓草原美學走向世界。
從馬背民族的生存智慧,到文旅融合的鮮活樣本,克什克騰旗的蒙古族服飾正以“流動的文化遺產”之姿,在草原旅游的賽道上綻放獨特魅力。當傳統與現代交織,當文化與產業共振,這片土地上的一針一線,終將編織出更絢爛的文旅圖景。(李富 端木)
來源: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官方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