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市場的喧囂中,《惡意》以其獨特的姿態闖入大眾視野。在貓眼平臺上,《惡意》的曝光傳播人次強勢霸榜第一,遙遙領先于同期其他影片,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票房成績卻十分低迷,這一現象著實令人費解。
《惡意》的劇情圍繞一起雙人墜樓案展開,看似簡單的案件背后卻隱藏著重重迷霧。資深媒體人葉攀(張小斐飾)秉持著追尋真相的原則介入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護士李悅(陳雨鍶飾)和女孩母親尤茜(梅婷飾)先后被卷入案件,成為嫌疑人,社會輿情也隨之不斷發酵,事態逐漸失控。
影片試圖通過多面敘事,反推案件發展,展現出網絡暴力、輿論操控等現實問題下人性的復雜。從劇情架構來看,其試圖跳出傳統懸疑片的套路,采用“剝洋蔥”式的結構,一層一層地揭開真相,這種結構在理論上能夠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隨著劇情的推進深入其中。
然而,在實際呈現中,對于一些資深懸疑片愛好者而言,劇情的反轉和發展似乎不夠深入,缺乏足夠的驚喜和挑戰。有觀眾反饋,從影片中的一些指向性鏡頭和情節設置,便能提前預測到后續的反轉,使得觀影過程少了一些“燒腦”的樂趣,整體節奏也顯得較為平淡。例如,在案件發展過程中,某些角色的行為動機和轉變略顯突兀,缺乏足夠的鋪墊,導致觀眾在理解劇情時產生了一些障礙。
在演技方面,《惡意》的演員陣容堪稱強大,主演們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梅婷飾演的尤茜堪稱全片演技擔當。她將一位失去女兒、陷入絕望與悲痛,又在流言蜚語中苦苦掙扎的母親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眼神中流露出的空洞與迷茫,還是雙唇不自覺的顫動,亦或是言語中因內心情緒而產生的模糊與打結,都精準地呈現出人物內心復雜的情感,讓觀眾能夠深切感受到角色的痛苦,感染力之強,常常令觀眾忍不住落淚。
張小斐在片中的表現也較為出色,她成功地剝離了以往“國民母親”的形象,將葉攀的干練果決、內心的細膩柔軟以及在新聞理想與現實困境之間的掙扎演繹得較為到位。當面對同行的無底線行為時,她憤怒的爆發極具沖擊力;而在更多時候,她又展現出了被世事淬煉出的從容與堅強。然而,也有部分觀眾認為,張小斐在一些場景中的表演仍稍顯“端著”,似乎帶著金雞獎影后的架子,在演繹網文女主般的角色時,缺乏一些自然和靈動。
其他演員如陳雨鍶、楊恩又、李庚希等也都在各自的角色上有一定的發揮,為影片增色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李庚希在與張小斐的對手戲中,被指情緒變化不夠豐富,表演略顯青澀,與其他資深演員相比,在角色的詮釋上稍顯遜色。
從觀眾看后的反饋綜合分析,《惡意》票房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社會議題的呈現來看,影片主打的網絡暴力題材雖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這一話題在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已經被多次探討,觀眾對此類題材的新鮮感有所下降。《惡意》在處理這一議題時,被部分觀眾認為說教感過重,只是浮于表面地批判網絡暴力,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更深刻的社會根源和人性本質,使得影片在思想深度上難以脫穎而出。
其次,在懸疑元素的運用上,盡管影片設置了五重反轉,但推理過程顯得薄弱,難以滿足懸疑片核心受眾對于燒腦推理的需求。影片試圖兼顧“大女主成長”與“社會派推理”的野心,卻導致兩者都未能做到極致,角色塑造也因此受到影響,使得觀眾難以對角色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情感共鳴。
再者,影片存在精英敘事困境,為了解構流量時代,運用了“彈幕監獄”“算法繭房”等隱喻,并穿插了大量文學化臺詞,如“一粒塵埃不足懼,千萬塵埃可葬山河”。然而,這種表達方式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過于晦澀難懂,容易產生疏離感,進而影響了影片的大眾接受度。此外,影片中的一些情節,如“惡母誣陷護士”等,被批評為加劇了社會對立,為了煽動情緒而犧牲了合理性,這種極端化敘事讓部分觀眾感到不適。
《惡意》在貓眼曝光傳播人次的霸榜成績,證明了其前期宣傳和話題度的成功,讓影片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但在票房表現上的低迷,則反映出影片在劇情、表現手法以及與觀眾需求的契合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一部影片僅僅依靠話題和曝光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劇情創作、演員表演以及主題呈現上做到真正打動觀眾,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觀影需求,才是實現票房成功的關鍵所在。對于《惡意》而言,此次的票房教訓或許能為后續同類型影片的創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