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書單
讀一本書 懂一段史
學堂君:這曾是一本被遺忘的“禁書”——1947年,當解放戰爭的炮火撕裂山河時,冀中新華書店悄然推出一冊小書。它沒有序跋壯行,沒有名家作薦,只用墨綠色的東北地圖作封面,上書一行血字:《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斗簡史》。直到2008年,才由中央文獻出版社重新正式出版。。
《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斗簡史》
馮仲云 著
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3月/2015年重印
建議每位國人都該翻閱這本書,因為當你以為抗日戰爭是始于盧溝橋的槍聲時,這本書的作者,幸存的抗聯將領馮仲云,用血和淚寫下的文字告訴你,東北的抗戰在1931年秋,就已經打響了,比全國抗戰早整整六年。書中無史學宏論,只有赤裸的生存實錄:你會摸到少女李敏“餓得能數清自己腸子”時緊握的槍托;聽見周保中將軍嚼著焦黑麥粒自嘲“豬狗不食此物”的苦笑;更會為珠河呂老太那句“兩子戰死,是我的光榮!”,感到震徹心魂。
書中最讓人扎心的,是生存與犧牲的悖論。日軍將百姓囚禁在鐵絲網內,抗聯戰士徹底斷了糧源。一張照片揭露了當時殘酷的生態鏈,母親為省半塊窩頭給孩子,竟吞觀音土脹亡;而比饑寒更絕望的是“失聯”,1935年后黨zhong央音訊全無,楊靖宇在長白山日記中泣血:“念延安如幼子思母!” 正是這種絕對的孤獨,讓堅持成為最悲壯的抵抗。這些本會被時間被遺忘的事件,都讓親歷者馮仲云一筆一字,真實記錄在書中。
1947年,冀中新華書店版本
但這本書絕非哀歌,因為它用戰報證明:這支被日軍稱為“滿洲之癌”的隊伍,成功以3萬兵力牽制70萬關東軍,殲敵18萬。更驚人的是當東京宣稱“抗聯已肅清”時,抗聯教導旅正于西伯利亞荒野苦練跳傘滑雪,1945年8月,他們作為蘇軍先鋒空降東北,為八路軍挺進鋪路。這些被刻意遮蔽的協同作戰,打破了所謂的“孤立抗戰”謬論。
當教育部終于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時,這本書恰恰是最鋒利的證詞。它告訴后人,所謂“苦斗”,從來不是浪漫的殉道,而是在“犧牲容易,堅持極難”的絕境中,用人性微光點燃的火種。這本書我拿在手上其實并不厚,但讀過后你會發現,它比任何史詩都更有力量。
豆瓣評分:暫無
裝幀: 軟精裝
全書共分四部分,而在2008年修訂再版時,補充抗聯部隊改編史料。
目錄信息
卷頭語
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斗簡史東北抗日聯軍是如何地產生
東北抗聯各軍的組織,活動和變遷的情形抗日聯軍的三個路軍之形成及其活動情形結束語
[附錄]
共產黨員在敵人面前
艱險歷程
1940年及克山奇襲
盧家窩棚遇敵記
馮仲云年表
后記
馮仲云書末的那句吶喊,“他們沒有一個人是為自己,全是為大中華民族的同胞!”更讓我堅信,客觀系統地了解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這本書就是最好的見證。
---------- 完----------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