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被稱為妙香佛國,曾經有詩文這樣寫道,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鳴鐘”、“伽藍殿閣三千堂,般若宮室八百處”,都是古代大理佛教興盛的寫照,大理地處西南邊陲,印度、成都、西藏、東南亞幾大文化交流中心。
這搬描寫大理佛教圣地想起杜牧那兩句詩描寫內地江南如出一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大理地區(qū)的佛教名剎,如崇圣寺三塔、感通寺、無為寺、宏圣寺一塔等古剎,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
在大理這個曾經佛教盛行地方,如今留下很多文物古跡,最有名的當然是崇圣寺三塔,但是在大理古城西,蒼山腳下密林里藏著一座上千年古塔,那就是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大理國時期佛塔(公元938-1253年)。通高43.87米,塔基兩層,為十六級密糖式方形空心磚塔,塔身第一層西面設門,其上部自十一層起逐層收分,總體呈拋物線形,塔心中空呈筒狀,是大理地區(qū)保存較早的磚石結構佛教建筑。
1981年維修時在塔頂清理出土大理國時期文物一批,為大理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8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弘圣寺塔只剩下一座佛塔,景區(qū)配套設施廁所,綠化,辦公地方,也有一些仿古建筑,弘圣寺以前是有寺廟的,根據資料顯示,弘圣寺在明朝初年就被毀。
走近弘圣寺塔,第一眼就是看到高達宏偉,公園內綠草如茵,跟崇圣寺三塔,下關的蛇骨塔建筑風格一樣,都是單體密檐式磚塔,塔基礎用石塊砌成,塔身用磚,頂部是塔剎,大理地區(qū)塔都是有一個傳說用來鎮(zhèn)水怪妖龍,傳說遠古時期就是洱海有惡龍興風作浪,讓地方年年水患,修塔鎮(zhèn)住妖龍保一方平安。
大理地處地震帶上,這些遺留下的塔能保存上千年屹立不倒,體現古人造塔技術和工藝,據說古人造塔沒有今天現代砂漿水泥,是利用糯米,雞蛋清,紅糖,砒霜攪拌砂漿來勾縫,讓磚塊之間有更好粘合性,砒霜作用是防止蚊蟲破壞。
弘圣寺塔在大理古城以西,214國道旁,214國道有一個大大路牌,村子屬于石門村范圍,具體位置就是(一塔巷),導航直接到弘圣寺塔就到。
我剛好拍完照,天色已晚,遇到我住的地方一個保安在這來玩,門口邊上就是一個酒店,正在裝修,可能保安跟這個酒店保安他們是朋友,傍晚來了幾個本地婦女,又不太像游客,年齡較大,她們問保安能不能進去,保安說,不能進去,她們在門口拍照。可能是比較信佛的那種人。
目前弘圣寺塔在維修施工,不對外開放參觀,只能透過鐵門拍照,周邊一家酒店保安告訴我,他說大約維修兩年了,還沒修好對外開放,也不知道啥時候能修好。
你去過弘圣寺塔嗎?關注我,每天分享不同的旅行世界。 #大理弘圣寺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